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

梁健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梁健

[关健词]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丹酚酸B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WYP

丹参是较为常见的一味中药,丹参是唇形科植物的干燥的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1】。临床上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等症状的治疗。为了让丹参提取物的制剂能够更加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严格控制丹参提取物的质量,为此,制定了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控制控制。

1、仪器、药材和试药

1.1仪器

旋转蒸发仪、循环水式真空泵、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锅、清洗器等。所有实验用仪器均经过检定合格后才能用于实验。所选仪器应满足实验精准度的要求。

1.2药材

丹参为本次实验的重要药材,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省市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丹参,并根据产地的不同对相应的丹参进行编号。

1.3试药和试剂

丹参酮、丹酚酸、丹参素钠、相应的对照品、三氯甲烷、色谱甲醇、乙腈、甲酸等。试剂均为色谱级。

2、方法与结果

2.1高效液相检测丹酚酸B的含量和提取工艺考察

利用高效液相色语法检测丹酚酸B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波长检测为286nm,理论板数按丹酚酸B峰计不低于2000。依据相关的曲线考察丹酚酸的含量。发现在4.04=4.4mgT-1范国内丹阶酸B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符合标准值。丹参提取时,要充分考虑水提工艺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在提取丹参酮的过程中,适当将药渣均分,再对其进行煎煮。并记录实验的时间、溶剂的用量和提取的次数。

2.2丹参水溶性纯化工艺的考察

利用吸附法、静态饱和法选取丹参水提物40克,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在水提物中,从而配成水溶液。树脂要选择具有较强吸附能力且孔大的,用清水进行冲洗后放入锥形容器中,并加入丹参溶液进行摇动。过滤吸附后的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丹参水溶液的树脂可根据检測结果进行选择。

2.3丹参提取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提取过程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队丹参酮的稳定性的影响【2】。温度变化,隐丹参酮的含量也变化。同时,温度变化也影响隐丹参酮的降解速度。有报道,较低的温度对存储隐丹参酮更有利。据报道,在常温条件下,脂溶性提取液、药材中隐丹参酮的降解速率仅为对照品隐丹参酮的10.2%、10.7%。而在4℃冰箱中,脂溶性提取液、药材中隐丹参酮的降解速率则为对照品隐丹参酮的63.7%、25.7%。由此,脂溶性溶液、药材中共有的其他成分较好的稳定了隐丹参酮,尤其是温度在4℃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pH对隐丹参及丹参酮ⅡA稳定性的也有影响。按照样品配置方法重新配置样品溶液,并用NaOH溶液调节,是成为pH=12的溶液。避光置于60℃烘箱中,于0,3,6,12,24,48,72h分别取样,分别用HPLC法测定各样品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A的含量。重新配置4份样品落液,用盐酸溶液分别调节PH为2、4、7.5以及不加盐酸调节的原样品溶液,避光置于室温中,于0,3,6,12,24,48,72h取样分别用HPLC法测定各样品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药材提取液在pH=12、pH=7.5、pH=2条件下隐丹参酮的降解速率分别是其在pH=4条件下降解速率的133倍、20.1倍、2倍,脂溶性提取液分别为130、0.58、0.7倍;药材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分别为222倍、4.6倍、0.8倍,脂溶性提取液在上述条件下分别为235、2.1、0.15倍。由此判断丹参提取物在碱性条件下很不稳定,而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弱酸条件下相对较稳定,故应储存在酸环境中。

3、丹参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

3.1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丹参脂溶液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模拟体内实验时,模拟体内温度37℃,在浓度不相同的脂溶液中提取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并分別研究二者在20%6肝匀浆、20%血浆里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在大鼠肝匀浆、血浆浓度不同时,发生的转变与降解趋势。从而为研究丹参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做参考。

3.2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丹参的水溶性溶液有效成分中的主要的活性物取质是丹酚酸类【3、4】。模拟体内实验,温度设定为37℃。取含有不同浓度丹酚酸B的丹参水溶性溶液,分别在20%肝匀浆、20%血浆中做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研究,总结出水溶性有效成分在大鼠不同浓度的肝匀浆和血浆中发生的转化和降解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之间的关系。

4、结语

通过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口服两种途径对实验用大鼠分别给予丹酚酸类提取物与丹参酮类提取物,提取物互相产生了药物作用。减缓了大鼠体内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降解速度。

丹参提取物中的成分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丹参提取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疗效。本次研究为丹参中两种提取物在相互作用下增加血液浓度的有效防治做参考,从而实现药物疗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连达.应进一步加强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实验研究[J].医学争鸣,2018,v.9(02):5-6.

【2】袁媛,吴芹,石京山,etal.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88-593.

【3】高秀容,许小红,杨恒博,etal.丹参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检测及体外溶出行为考察[J].医药导报,2019,38(01):86-90.

【4】曾慧婷,宿树兰,沙秀秀,etal.丹参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与量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7(22):103-109.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