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樊永华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266000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可见,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本要求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2.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想象,去感悟,去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氛围,即是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为此,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多用商讨、对话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生师间的辩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策略

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和历史素材等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思考。

2.课堂“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真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这启迪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师模拟一个真真切切的生活画面,并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巧妙地将学生融入到这“生活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积极讨论,让枯燥的复习课堂也焕发生命的活力。毫无疑问,生活中的学以致用,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化学,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的价值和功能,才会真正明白和理解新知。

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着重从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素材,精心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下课时恋恋不舍地走出教室,甚至下课后还饶有兴致地探讨有关问题。

3.课堂“训练”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提供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训练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到化学原来如此的真实!

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化学知识训练题是鲜活的,让学生感受的不再是枯燥的化学概念、零碎的化学性质、深奥的化学原理,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实际问题,学生乐于主动去训练,并在愉快的心境中体验成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