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析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段长亮

段长亮(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08级,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是随着它赖以依托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繁荣的,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欢呼到清醒的过程。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文学格局变化和阅读生活变化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和探究。

关键词:网络文学;发展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作为一个纯粹的“舶来物”、电子媒介时代的衍生品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历史不过短短10余年,但它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如今已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新奇点缀,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阅读生活,同时也在迅速地改变整个社会的阅读习惯网络文学具有的生命力已经显现出来。

1网络文学的概念与特征

网络文学,是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流行于世,是与这一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分不开的。

中国文学富于意象传统,现代作家对此亦有继承与发扬。网络文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它丰富、幽默、前卫的对白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网络的虚拟中所拥有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所以,绝大部分的网络文学爱好者都认为,网络文学贴近生活,其语言、情节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提炼,其形象是现实人物的翻版。网络文学具有网络写作的特征,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网上使用网络语言符号进行写作,而且有文学的构成要素和审美功能。网络文学还体现了“新写实主义”风格,贴近人们的内心世界,表达直接率真、不矫情。同时,它又从属于文学,与传统文学一样,必须融合作家才情和灵气,才具有文学欣赏价值。

2网络文学的现状及问题

“网络文学”曾被乐观者誉为“新文明的号角”,也曾被悲观者斥作言语的垃圾。诞生至今,网络文学已走过十几个年头,从一个带几分先锋色彩的概念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现象。起初,因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以及对文学作品样式的革新,社会各界投入了巨大热情对其进行关注。各网站纷纷举行网络文学大赛,推出了不少有功力的写手和有特色的作品,网络文学等同于时尚写作,相关读物也大量出版。逐步地,网络文学这一名词褪去最初的新鲜色彩,但其作品却更加丰富、踏实,逐渐显现出特色,尤其是生活类和魔幻武侠类值得一提。生活类作品脱离了早期网络作品的少男少女纯情色彩,将目光投向社会现实,博得了公众的青睐。网络文学逐渐找到独立运作模式,成为网络文化中一个门类,作品愈加丰富,呈现出题材类型化、写作专业化、运作产业化等特点,同时其缺陷也随之暴露。

2.1网络文学的质量危机。

网络文学作品的数量多但质量不足是网络文学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很多学者在谈论网络文学时候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自由写作精神在为大众带来写作自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把缺乏质量审核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目前,由于文学网站的分化,不再是初期只有榕树下、天涯社区的少数几家网络门户的情况。不断出现的新文学网站、个人文学主页、博客等的空前繁荣,使得每天发布的网络作品数以万计。但对于这些网络论坛、个人文学主页、博客等网络文学作品由于缺乏审核,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2.2网络文学的虚假繁荣。

对于虚假繁荣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于作者个人的繁荣和马甲的虚假繁荣。有的作品甚至就是靠马甲的吹捧才获得成功。另一方面,由于文学网站的不断分化,作品、作者以及读者都被分散。网站本身为了实现网站的表面繁华,甚至不惜通过后台对数据的操作来增加作品的点击率。文学作品的表面繁荣指网站首页的作品阅读量很高,但是进入网站内部各个栏目则阅读量不尽人意。

2.3网络文学艺术承担感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缺乏大气、沉雄、深刻、庄严等文学作品所应有的特点。随着近几年出版社对网络文学的介入,使其功利性加鲜明突出。文学的创作缺乏艺术的承担感,书写者本身没有意识自己的艺术承担感,网络书写常常只关注个体存在,而没有考虑整个网络写作团体承担的文学责任。网络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缺少思考、自然主义描写倾向、写实主义、不讲技巧、低级趣味等问题,写作题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写作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对于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国家基本建设的重大事件、农民工人等社会主流人士的关心不够。这是因为网络文学的书写者多出生在城市,且网络书写本身的思考深度不够。

2.4网络文学没有与之同步发展的网络文学批评。

这是网络文学的一个不成熟标志。任何一支文学力量的发展都和文学批评紧密相连,文学和文学批评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任何一条不健全便只能畸形地行走。但是网络文学批评却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软肋。初期的网络文学评论一直由传统文学的作家、评论家来承担,甚至连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大赛的评委都是由从未涉及过网络的传统作家来承担。这些作家不熟悉网络环境,不可能构成网络文学评论的主体,因此网络文学的评论必须要由网络环境来催生。但是活跃于网络文学的人大多都是网络文学的书写者或阅读者,因此评论数量少、且质量又受其本身能力的限制。网络文学的评论依然存在于感性的方面。一味的褒奖和赞扬,造成网络作品书写者本身的错觉。

3网络文学的未来

网络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学现象,虽然“号角”并未吹响振聋发聩的旋律,但毕竟发掘出了值得玩味的珍宝。目前,正式的文学网站已发展到数百个,在网上阅读其作品已成为网民们常态下的文化消费。尽管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评价莫衷一是,这并不妨碍它义无反顾地前行。未来的它究竟会如何?又应该如何?网络文学到底能承载什么样的使命呢?

其实,不管人们怎样预想网络文学,它真实的发展是在网民的评论声中进行着的。评论表达着人们的期望、不满与喜好,评论影响着写手们的创作。这种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推动着创作的成熟和方向调整。网络文学的兴盛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在“自由”的旗帜下,网络文学展现了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层出不穷、永不停歇。这种状况使其难以找到固定的评价标准,评论只能以动态对动态。所以,对网络文学来说,评价它应当从它对读者、对文学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出发。比如新颖、活跃、易读、先锋等。当然,网络文学中的某些文化糟粕是另当别论的,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网民们的反感。所以网络在为文学创作者提供自由的天地时,应不忘坚守文化的价值底线——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网络文学尚如此年轻,它的自由天性与民间姿态似乎决定了它我行我素的性格,但实际上,它的状态仍然是由关心并参与其中的人们决定的,它包括已经身在其中的内在力量与正在不断加入的外在力量。换句话说,所有关注网络文学的人们的愿望之和与影响力之和将造就它的未来。在开放、平等的网络世界里,网络文学终归是属于多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