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的经济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分析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的经济效益

朱丹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近些年,随着电能的应用普及,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供应地位日渐巩固,已成为了人们活动的关键要素,促使电力企业的生产规模、发电、输配电技术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与之相比,电力经济运行却相当滞后,导致相关资源的利用浪费,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电力经济运行的概述

所谓的电力经济运行主要是指通过对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等各环节的管理,在满足供电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各环节的能源消耗,将运行成本和损耗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内。同时,这既是供电企业降低能耗的需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电力企业应在现有的电力体系下,通过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实现运行的经济性。

2、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价问题

我国的电力生产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水电和火电。其中,火电的价格受煤炭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在电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煤炭的价格和电价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联动性,比如用电量的增加会造成煤炭资源的增大,促使煤炭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导致煤炭的价格出现上升。同时,煤炭价格的上升又会使火力发电的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电价的上升。在煤炭经济发展的后续阶段,只有把电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够满足煤炭经济后续设计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经济中普遍存在煤炭价格不合理现象,导致了很多火力发电厂在运行期间面临着大面积的亏损。另外,由于部分发电厂布局缺乏科学性,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供电量总是不能满足所需,这种供需关系不对等的状况也将对电价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这种电力资源的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价。

(2)管理制度问题

为了使电力经济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一套健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不具备健全的电力经济管理制度,难以实现集中控制,不能为电力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就要体现在电力经济主体地位不明确,促使整个电力经济的后续发展陷入僵局,导致无法有效满足电力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3)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与其他的管理工作相比有很大差异,它要求参与管理的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还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对单利经济运行管理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并在管理当中使控制形式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电力经济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电力管理需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管理控制程序与经济发展形式不相匹配的问题,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保障电力经济管理经济效益实现的对策

(1)完善电价政策

从电价政策影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角度看,电价政策将长期持续影响经济发展与用户的电力消费状况,这要求完善差别电价政策,需要从多角度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实现差别电价政策的最佳效用。首先,综合协调当前各种电价政策,深入调查研究,以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别电价政策;其次,针对目录电价的自身特点,逐步实现差别电价与其融合,综合考虑不同用电主体的具体需求,应动态分析高耗能企业的用电情况,强化电价政策的针对性,限制高耗能企业自行建设电厂发电,最终达到提高自备电厂的系统备用容量费标准的目标,利用差别电价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协调机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成本。

(2)更新思想观念

电力经济在运营发展的整个体系中,经济形式和管理观念对电力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电力企业的发展要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不断更新管理观念、革新电力经济的控制形式,使电力经济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在后续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提供保障。更新电力企业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管理观念,这是因为管理观念的制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运行影响重大,电力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为标准,依据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发展形式,确保其管理形式始终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电力系统内部运行体系和调控机制要满足电力经济管理的要求,电力经济在整个电力系统发展和控制过程中要对管理机制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现有干预形式发挥最大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3)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为电力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始终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电力经济的控制形式对电力经济的管理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前要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控制形式做好规划,确保在明确控制形式的前提下,立足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目标,为电力企业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另外,电力企业应积极引进其他国家有效的管理模式,及时对内部管理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在城区建设抄表部门,从以往的统一管理到系统化管理,使营抄秩序更加规范,同时注意营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注意外界企业形象的树立;建立协调停电和送电的办公场所,统筹部署检修变电站、检修企业线路、检修客户变电站、扩充客户工程施工等内容,兼顾生产淡季及其节假日。

(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电力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不同需求,只有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才能保障电力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确经济运行形式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控制形势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干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通过选聘、培训,委培等多种形式进行企业自身的人员素质提升,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

(5)创新电力企业技术

技术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强技术推广是电力营销管理当中重要部分,只有不断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电力技术产品才能够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因此,电力企应从技术水平的提升、基础设备的建设,对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不断提升企业在数据采集方面的能力及技术的可靠性,从而为电力企业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4、结语

综上,电力经济的管理形式和特点是制约电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的制定电力经济管理形式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电力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确定经济效益类型,做好与电力经济管理相关的各项工作,以促进电力经济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琴,危永能.全方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与效益分析[J].中国武汉决策信息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1.

[2]刘海英.探讨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J].通讯世界,2016,09:210-211.

[3]张戈,杨靖,等.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的经济效益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