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陈乐杨旭波张海飞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上海市201204

摘要:对抗冲磨混凝土开裂情况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原理,探究了在约束条件下与实际温度下研究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的意义。基于此研究,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将更加符合标准的混凝土材料提供出来。

关键词: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

当前,开裂是抗冲磨混凝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大量材料收集的前提下,对国内外抗冲磨混凝土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且,对其抗裂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一、测试研究分析抗冲磨混凝土体积变形情况

近几年,在不断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各种外加剂后,因此,增大混凝土本身体积收缩变形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开裂已经成为了混凝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较低的水胶比是抗冲磨混凝土的主要特征,具有致密的微观结构,这样向混凝土内部难以进入外界水分,伴随水化的发展,会不断减少水的含量,通过加入硅粉后,开始渐渐细化混凝土孔径,这样毛细孔的收缩力开始增大。

大量研究发现,通过对低水胶硅粉混凝土应用后,主要在硬化一天自收缩变形问题,在一周之中,收缩变形会达到500×10-6—800×10-6,这样早期混凝土开裂敏感性被显著提升。

在选定了混凝土本身体积变形基准值后,对变形的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若是能够较早的选定基准值,就会在塑性状态控制混凝土,相对有较大的刚度存在于量测仪器内,这样会有很大的波动出现在测定自生体积内,因此,就会有较差的实验数据代表性出现。若是过晚的选定基准值时间,这样一部分变形值将会被漏测,导致出现较小的变形结果,其中,对真正的自生体积变形是无法有效证明的。除非有特别固定,通常会把成型24小时的测值当做基准点,并且,我们有待于进一步商榷这个规定值。因为由胶凝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了自生体积变形,而且在搅拌混凝土时,就发生了胶材水化情况。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同,也会呈现出一定差异的水化速率,都将24小时当做测试基准点是不符合要求的。

强度低是早期水工混凝土的主要特征,具备较晚的初凝时间,所以,一般在24小时控制规定水工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测试起点。而目前在提高了水工混凝土强度后,特别是抗冲磨混凝土,若是仍然延续传统的起始时间点,这样一部分自生体积变性值将会被漏测,这样在计算应力场时,准确性就会不足。

在选择自生体积变形基准值时,在量测自生体积变形时,有的以初凝后10分钟作为基准值,并且也有的觉察到在浇筑后6-8小时之间,会快速出现自收缩情况。在测量自生体积变形时我们以6小时作为出长,日本混凝土协会在研究中,他们将起点定位在混凝土初凝。如果自生体积变形会影响到结构性能,这就表明已经形成了晶体框架,并且,在慢慢发展了结构内部应力后,对于变形问题,我们会在自生体积内慢慢发现,如果混凝土凝缩速度在初凝前超出700×10-6,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抗冲磨混凝土是低渗透性、低水胶比,这样在防控自生收缩时,传统的外部湿养护对策是起不到效果的,所以,这都是我们在其性能测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抗冲磨混凝土来讲,不但会有变形问题出现在自生体积内,混凝土开裂问题也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后,因为混凝土自身散热以及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其温度也会渐渐变化,一些时候,外部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会低于因为温度变形所出现的温度应力。在将硅掺入到空冲磨混凝土胶材中后,在浇筑之后的前7天,会大量集中水化放热。而大尺寸是目前抗冲磨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并且,混凝土有着较低导热系数,在温度控制措施不足的时候,一般在50℃左右控制混凝土内部升温情况,一些或者会高达70℃。

二、具体的抗裂性研究

文章主要以某超长地下结构工作研究例子。在该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将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与粉煤灰加入到了混凝土中,在应用了此混凝土后,其强度达到了60d,这样过去28d强度混凝土被有效取缔,在设计配合比时,水泥用量被有效减少。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该混凝土的抗裂性,文章通过下文就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1、膨胀剂加入后的性能研究

在具体施工中,我们以超长地下室结构为切入点,为了把裂缝问题有效减少,对有害裂缝数量进行控制,其地下室墙体、顶梁、基础底板、顶板都采用相应的试剂调补。在将膨胀剂加入到高水胶比一般性能混凝土中后,目的是进行收缩补偿,并且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在我们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研究基础充分,效果进展明显。其中,硫铝酸钙、氧化镁、氧化钙复合物、氧化钙等是主要的膨胀剂。就为微膨胀混凝土而言,指的是将一定量的膨胀剂加入到混凝土中,但是需要将膨胀剂的膨胀实践、膨胀效应以及膨胀量等控制好。进而确保收缩混凝土后的变形情况与膨胀剂的膨胀变形相一致,以此对混凝土收缩进行控制,达到减少与防治混凝土开裂的目的。在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形进行补偿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混凝土本身体积变形调节进行控制,这样对过往利用温度来控制混凝土变形、开裂的方法进行取缔。

2、在水化期间,将氧化钙与硫铝酸钙类膨胀剂加入进去后,分别生成氢氧化钙、钙矾石等物质,也就是所谓的体积膨胀剂,从而对混凝土收缩进行补偿。早期时候,这两类膨胀剂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大量资料研究发现,在水化处理了硫铝钙类膨胀剂后过程构成的钙矾石,这样在干燥情况下,它的结晶水容易脱掉,所以,具有较大干缩性,此外在高温情况下,水化硫铝酸钙非常不稳定,通常会在80℃以上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的中心温度,这时在无法生成与形成硫铝酸钙后,就会被分解,这样就不会出现膨胀问题。同时,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偶构成水化硫铝酸钙,早期的时候,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不断被消耗,到了后期,自收缩现象仍然明显。

3、快速膨胀、大膨胀能是氧化钙类膨胀剂的主要特征,用水量不多,这样后期自收缩会不断减少,这样在膨胀之后,这样掺合料中的活性SiO2可以进一步与膨胀剂进行反应,进而会有C-S-H凝胶生成于其中,特别是将30%-50%的矿物惨合料加入后,其渐成趋势明显,这样很好的抑制和减少了混凝土“贫钙”问题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在以后制作和研究混泥土膨胀剂时,我们主要将CaO作为膨胀源进行制作。

研究得知,当下超长地下室工程施工中,因为特殊的施工地理环境,加上不同外部条件的制约,所以我们非常适合利用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进行施工,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如何控制其开裂问题就变得非常关键。

结语:

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得知,仍然有一些问题出现在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能方面。当前新的思路下,主要是将混凝土的强度提升,然而,也会有开裂问题出现在抗冲磨混凝土中,所以,目前的首要任务时处理好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抗冲磨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低水胶比、高放热膨胀剂进行科学的划定与分析,找到引起收缩变形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所以,为了更好的生产和应用抗冲磨混凝土,对于以上性质必须要科学的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建峰.水工抗中磨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D].武汉:长江科学院.2011.

[2]李鹏辉,刘光廷,高虎,等,自生体积变形试验方法研究及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11):114—117.

[3]侏建强,邓敏,马惠珠,等.水泥浆体早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29(3):30—33.

[4]贺传卿,李永贵,王怀仪,等.高性能混凝土在伊犁特克斯河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阴.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7(3):21—25.

[5]祝小靓,蔡跃波,丁建彤.微膨胀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研究与进展[J].实用技术.2017(06):6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