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田燕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外科换药室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进行应用的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外科门诊换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与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两组均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从心理、行为、家属三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疼痛指数、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评分进行评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指数和疼痛指数都低于对照组,虽然对照组患者在焦虑以及疼痛评分上也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不及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护理感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外科门诊;应用效果

外科门诊在医院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对患者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进行清理,保证患者伤口处于较为干净的状态,避免感染以及二次伤害的发生[1]。但是如果患者创面较大且发生较为突然,某些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一般伴随焦虑、恐惧等状态[2]。所以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有效的认知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6年月收治的外科门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与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两组均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7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9.3)岁;实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9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9±8.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施救,给予患者日常护理、卫生护理、抗感染护理、日常饮食护理等。实验组则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病床安排,针对老年患者,应将其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从而方便患者夜间如厕。带领患者对病房环境进行熟悉,协助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2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这类患者的病情发病往往较为突然,并且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因此一旦发病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害怕、恐慌等负性情绪。此外,由于伤口或创口的发生较为严重,患者往往会有进行性的强烈不适感,加深患者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采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眼神和手势,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

1.2.3家属护理干预

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家属了解患者的活动均应受到家属照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嘱咐家属为患者建立起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让家属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预后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疼痛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焦虑评分采用国际自评量表,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疼痛评分10为满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止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指数和疼痛指数都低于对照组,虽然对照组患者在焦虑以及疼痛评分上也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不及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是以临床全面护理、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医护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为主要特点[3]。要求所有的护理服务均从患者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作为护理服务的出发点,重视患者精神、压力以及负担的减轻或缓解[4]。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乐观的心态面对之后的医疗程序,这样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护理感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建琴,王欣玲,罗霞等.护理干预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4):631-633.

[2]刘芹,孔凡贞,黎玮琴等.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5):407-409.

[3]洪余香,蒋小红.高龄呼吸感染的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32.

[4]张桂玉,郭冬梅,刘小平等.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