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

吴钊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阳泉045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应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吠塞米联合甘露醇急性治疗,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对照组84.44%有明显的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采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水肿面积,提高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治疗安全性高,极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脑水肿;托拉塞米;呋塞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09-02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患者在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发病因素较多,但绝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其中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生脑出血,且约95%以上的脑出血患者都患有高血压,此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但临床上此类的药物众多,且治疗后会出现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预后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笔者将对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吠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男患者19例,女患者26例,年龄在5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4±4.25)岁,其中出血部位在壳核36例,丘脑7例,尾状核2例;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5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1±4.54)岁,其中出血部位在壳核34例,丘脑8例,尾状核3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临床的诊断,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写知情同意书,同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排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肝肾功能衰竭者,精神严重障碍者,排除不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或在本次研究中死亡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造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给予其水、电解质的平衡,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颅内压等。对照组采用呋塞米(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56)进行治疗,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20mg/次,2次/d,之后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861)250ml,2次/d,起到脱水的作用[2]。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290)进行治疗,20mg/次,2次/d,之后给予对照组一样的甘露醇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并对治疗前后脑水肿的面积进行调查记录。将临床疗效的评判标准分为四类:(1)患者无出现任何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了90~100%,病残程度判断为0级为治愈;(2)小部分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70~90%,病残程度判断为1~3级为显效;(3)部分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比较之前有所改变,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50~70%,病残程度判断为3及以上;(4)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症状无发生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性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对照组84.44%有明显的提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3.结论

脑出血是神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出血,其中壳核出血最为常见,约占脑出血病例中的60%,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丘脑出血可有明显的特征,如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眼、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而尾状核出血比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脚破入脑室,常伴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等[3]。如不及时治疗,会提高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在以往的脑水肿治疗中,多采用甘露醇进行脱水,但是长期使用会再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对患者的造成肾脏功能的损害,之后有学者提出,在进行甘露醇脱水的同时给予利尿药物,能够减少甘露醇的剂量,降低对患者肾脏功能的损害,是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研究发现,托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对比前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治疗后脑水肿的面积,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对照组84.44%有明显的提高;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脑水肿面积和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采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水肿面积,提高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治疗安全性高,极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雷.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5):72-74.

[2]孙永全,李淑萍.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脑水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1):113-115.

[3]张瑞,王蕾,高艳霞,孙昌华,兰超,李莉.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影响程度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0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