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论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

尹静静楚蔚琳王笑荷

尹静静楚蔚琳王笑荷(青岛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1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51-02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护理学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护士,我们应改变理念、提高护理技术等,全面有效的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以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在舒适环境中舒心地接受治疗。

【关键词】护理人性化以人为本创新

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她还曾赞誉道:“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需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这既是对护理工作的最高赞誉也是对护士工作的最高要求。当人类迈进21世纪的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就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而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人性化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美丽和爱融为一体,推动着护理事业向前蓬勃发展。

1人性化护理的概念及其本质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及家属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和降低其不适程度。”[1]具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护理它能体现出我们护士对病人的真情实感。针对不同的病人,及时提供不同的人性化护理,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其本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这完全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视病人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相符合的。人性化护理让我们转变了“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了我们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它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工作程序,在细微之处来处处体现人性化护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体现人性化护理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真实意义。

2实现护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医疗事业都具有巨大的意义。首先,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医学护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其次,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护理专业与世界护理专业接轨的重要举措。再次,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能够有效的配合病人的治疗,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对病人的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医生放心,病人满意。最后,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还是提高护士形象,增强医院信誉度,加快医院与市场接轨的有效方式。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做到人性化,坚持以病人为本,能够增强护士与病人间的亲和度,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加深护士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同时,又可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病人更愿意到本院就医,从而达到增强医院受益的效果。

3实现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主要途径

在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性关爱的今天,我们作为护理工作者更应积极倡导并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和措施,逐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我认为要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3.1要体现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医学人道主义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怀与关注。”[2]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护理的本质内涵就是“对人的沟通”(人性关爱)。“以人为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是对患者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3]作为在护理一线的工作的白衣天使,我们应当从思想理念上进行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处处体现人文精神,树立正确伦理观,要把病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满足病人需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了解患者心理,实施整体护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整体护理的宗旨。我们通过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需求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医院中形成一种充满人性的、时时处处体现人情味的、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另外,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护士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敬业爱岗,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平等待人,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珍视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利是护士的天职,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护理工作者要把尊重患者的一切言行自觉地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例如,作为肿瘤科的护士,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老年患者,对待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要主动接近关心他们,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各项操作前要轻声呼唤患者,认真详细交代目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使老年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感受到人间的关怀与温暖,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

3.2要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是实现护理工作人性化的根本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药学、护理学的发展,给护理工作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护理质量和医疗质量,并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护士必须要提高护士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护士形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水准、尊重病人,尊重生命价值,积极有效的、细致入微地实施基础护理,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同时也应该把操作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既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博学多识,既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又要注重德、智、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发展,广泛的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护理学知识,特别是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补充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方面知识,尤其是熟练掌握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要改变陈旧观念,突破墨守陈规,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另外,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熟练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为患者服务,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优美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尽量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营造轻松、亲切、平等的气氛。这样,护理工作者才能有所发展;才能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病人得到多元化的最佳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才能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为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提供技术知识保障。

3.3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驱动力。”[4]创新对医疗事业作用重大,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实现护理工作人性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科的发展中,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技巧学科,必须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和发展,寻求恰当、完美护理方法是临床护士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护理发明层出不穷,护理新材料、新产品不断问世,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5]但目前大多数护理创新属于护理材料的更新换代,实际对病人的很多护理环节、护理流程、护理规范都需要改进和更新。另一方面,一直沿用的护理科教书中护理操作的规范和实际应用已不相吻合,但繁忙的日常工作使护士只是重复的模仿,无创新意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护理范畴和内涵的扩大,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旧的护理理念和模式在不断的完善、更新和精炼,所以要想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就有必要对旧的常规简化、修改、重新规范和创新。护理人员不应按部就班的无创新的工作,对工作环节善于想象,敢于尝试,勇于设计创新。提倡各层次护理人员,立足临床护理,大胆对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完善,逐步形成护士的创新意识,创新质量求效益,创新服务求信誉,不断丰富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只有当有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在护理实践中把护理连同美和爱融为一体,不断寻求更简便、更省力的护理方法更多,对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操作程序进行着创新、完善和修改。在护理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病人创造性的及时提供不同的人性化护理,处处体现护士对病人的真情实感,使病人在多元化护理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护士也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工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更流畅,是护理更加人性化,才能推动着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的护理服务,全面有效的是吸纳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推进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捷,张琼.人性化护理在患儿手术前等候区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陈秀娥,谭艳林.现代医院管理与人文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645-646,2003,19.

[3]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4]论“三个代表”,江泽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8.

[5]田松焕,芦良花.护理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