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邹维娟

邹维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妇幼保健院16160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防范措施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护士30名,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护士首先进行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再结合常规护理进行针对性防范措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科;防范措施;护理风险

护士是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于临床医疗的第一线,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中坚力量。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法制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妇产科具有用药多、隐私多、矛盾多和病种多等特点[1],是临床医疗纠纷多发的科室,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产科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产科护士3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1.2±3.6岁,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护士首先进行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再结合常规护理进行针对性防范措施综合护理,观察组护士平均年龄32.1±3.4岁,平均工作年龄7.6±4.2年,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30.7±3.9岁,平均工作年龄7.4±4.5年。两组护士在年龄、工作经验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对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如下风险因素:①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日常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用药出错、搞错婴儿性别等事件频频发生;②人员配备不足、工作范围过广产科护士在进行日常的输液、发药等基础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催款、电脑录入医嘱和解释交费明细等非护理范畴工作[2],这些工作大量占用了护理人员的精力和时间,且目前病房内护士人员较少,工作压力较为繁重;③产科工作自身存在高风险产科日常护理中,孕产妇的情况变化较快,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此外孕产妇及其家属通常对分娩过于焦急,容易产生误解或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3];④工作环境过于狭窄妇产科固定的床位数过少,医院通常会在病房的走廊和房间中加床位,从而造成妇产科整体空间过于狭小;⑤人员流动性较大妇产科病房中孕产妇、家属、清洁工、医护人员及办理入、出院手续的人员较多,人员流动性大,造成防盗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1.2.2防范措施①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科室内应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并由护士长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奖惩分明,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②合理配置人员结构科室内应依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及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护士的量,采用“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避免了人员浪费,一方面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产前应向孕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健康知识,使孕产妇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日常护理工作,并能为分娩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分娩时采用“一对一责任助产”,从而增加与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打消顾虑,从而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④尽量避免加床产科护理应坚持“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不可盲目接受孕产妇,建立弹性入院、出院机制,避免加床行为,为科室内护士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间;⑤按时检查病区环境加强对科室内开放性的安全管理,设立安全门,门卫24h守护大门,对于出入产科病房的人员须检查其陪入证,无证不可进入病房。

1.2.3临床观察指标以两组护士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满意率(%)=(满意患者数+一般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2.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护士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两组护士护理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护士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孕产妇及婴儿的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临床产科护理的重点,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扩大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按时检查病房等措施的开展,可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开展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总之,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群,周玉兰.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2):96-98.

[2]黄晓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52-253.

[3]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7):175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