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安源

(富顺县赵化中学校四川自贡643200)

【摘要】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能成为乐趣,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4-044-02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一场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的精彩艺术表演,因此,具有精深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解题能力,还不足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好的老师首先从学生的兴趣下手。因为他们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巧妙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成功与否,新课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引入用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立即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而事实上他们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如我在行程问题课例中结合教材,引用了人尽皆知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运用这个故事编写练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个练习是这样编的:已知乌龟和兔子进行500米赛,乌龟的速度是6米/分,兔子的速度是480米/分,两个同时出发,当兔子跑到200米时,发现乌龟还落后很远,于是就停下来休息,不久,就睡着了。83分钟后才醒过来,醒来后,它以原来的速度向终点冲去,问谁先到达终点?"新课伊始就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利用寓言故事的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当然新课的引入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还可采用发现设疑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另外,新课的引入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它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只有当导入新课用的材料与课本的类比点越少,越精,才能留下疑窦,才能令学生耳目一新。

2、根据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得出了"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的论断,论证了直观教学法的可行性。从认知角度来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认知能力。因此我在讲解环形跑道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有环形跑道的操场上,让其中两人按规定表演,结果有90﹪的同学能够感知:当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时,第一次相遇有两人所跑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即1倍),第二次相遇有两人所跑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周长的2倍,依次能照此类推;当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时,第一次相遇有快者所跑路程减去慢者所跑路程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即1倍),第二次相遇有快者所跑路程减去慢者所跑路程等于环形跑道周长的2倍,依次能照此类推。从这节课例不难看出,直观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单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创设游戏,愉快学习

初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若能创造适当的游戏情景就能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教材"坐标"一节内容时,我先对全体学生宣布游戏规则:把全班的座位规定组数和号数,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进行猜座位游戏。其中一人随便乱坐,坐好后就说两个数(组数在前,号数在后),看猜的人能否找到坐在哪儿。当大家都能找到座位后,再由游戏过渡到平面内点的坐标,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平面内点的坐标要由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从而使这节较难的内容,通过游戏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提出有关问题,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某城市庆祝元旦的热烈场面,尔后截取一个用彩球布置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彩球排列的有序性特点,之后设计猜颜色游戏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在"愤悱"状态中学习新知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还是以教学"有余数除法"为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吗?为什么?"在学生肯定与否定的讨论声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猴子分苹果的动态画面,当每盆苹果数不变即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苹果的总数依次增加1,余数也依次增1,但当余数与每盆苹果数相同时,又可再放一盘,如此循环往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因此,利用多媒体,不但可发现真理,还可以验证真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三、利用教具动手操作增添兴趣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学具的制作是初中数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中"三视图"时,指导学生制作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随意摆出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图案;在教学"平移"时,指导学生剪精美的窗花;在教学"角平分线"时,指导学生制作"角平分仪"。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还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开放课堂放飞思维延伸兴趣

课堂教学乃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今乃至今后的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一直格守着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残酷地将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开放课堂,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开放课堂,首先教师要精心设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或比较,或告诫,说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逐渐变得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孙杰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3、顾继玲、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