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以及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以及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徐丽娥浦同快夏丽波黄祖军卜梁

(1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云南宣威6554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以及术后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开胸、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Ⅰ/Ⅱ期NSCLC时,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全胸腔镜;开胸;肺叶切除;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31-02

临床上针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其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因不会造成很大创伤和恢复快的优点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开来,但是其对于设备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且很难把握手术要领[1]。现选取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选择哪种手术治疗而展开详细的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Ⅰ/Ⅱ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6.3±8.7)岁;对照组最大年龄67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5.7±8.2)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经临床诊断患者的病情得以确诊,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降低、咳嗽、胸闷、气短等,术前没有开展过任何的放化疗治疗,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如颅脑和胸部CT、心电、血气分析、腹部超声等,将手术禁忌症排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采用各种影像学方法对肿瘤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如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CT、MRI等,对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完善。

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全部患者的麻醉方式为双腔管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关于切口位置选择在胸部第5肋骨间,长度控制在15厘米,然后对组织进行逐层分离,一直到肌肉层,将部分前锯肌、背阔肌和肋间肌切断,采用分离器撑开大约8厘米的间隙,直视下切除肺叶和清扫淋巴结。

观察组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麻醉方式同上,取患者的侧卧位,切口位置位于腋下中线的底7、8肋骨间,切口长度为2厘米,以此作为腹腔镜的观察孔并置入胸腔镜;操作孔的长度为4到6厘米,位于胸大肌后缘到背阔肌前缘的第4、5肋骨间隙,利用胸腔镜对动静脉进行分离,采用打结器对血管进行结扎然后切断,切除肺叶后需要使用闭合器对支气管残端进行闭合,并且借助胸腔镜来系统的扫除淋巴结[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软件SPSS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x-±s)表示,进行t或者χ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尽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是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短、VAS评分低,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慢性疼痛、肺不张等,其中观察组出现8例(10.66%),对照组29例(38.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早期非小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术式为肺叶切除,传统开胸手术切口大,会对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且还会增加出血量,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等,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胸腔镜发展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并成为美国NCCN早期肺癌手术的治疗指南[3]。单向式主要按照胸腔镜操作与肺叶解剖特点而通过改良所获得的一种简化手术方法,所采取的肺门游离顺序不同于常规开胸手术,在对肺门结构进行游离时主要是从肺门前或下方开展,具有单向性,需要先对肺静脉进行处理,然后对支气管、肺动脉和肺裂进行依次处理。相比较于传统开胸手术,不会造成很大的创伤,且简单易行、具有较为清晰的手术层次,方便术者掌握。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胸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切口比较小,在开展进胸操作时不需要将肋骨牵开,如此以来可以避免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促进术中出血量的减少和术后疼痛的降低,从而有助于帮助患者获得早日康复。另一方面,胸腔镜不会受到视野的限制影响,其本身具有局部放大和深部照明的功能,以此有助于促进手术视野清晰度的显著增强,视角的调节更具灵活性与多变性,以此能够促进手术视野范围的不断拓展,方便医生对胸腔情况进行充分的探查,对各脉管解剖结构进行更加准确的辨认,确保能够在充分清扫淋巴结的情况下,促进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究其原因与施术者操作不成熟、不流畅有关,为缩短手术时间需要施术者不断加强练习。经研究发现,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P<0.05。这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切口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手术期间也不需要将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等剪断,如此一来,术后不会造成较大的疼痛,便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术式操作方法复杂,要求术者必须对胸腔解剖结构进行全面熟知、胸腔镜能够熟练的操作,同时明确相关禁忌症,为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顺利的开展手术,术前非常有必要开展全面的影像学检查与分析[4]。

综上所述,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更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帮助其早日康复,安全可靠,在临床上所具有的推广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郑江敏,李栋,高文华,等.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学综述,2016,22(06):1209-1211.

[2]杨世兵,胡杰伟,周海宁.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26(06):969-971.

[3]吕兵,陶永忠,吴旌,等.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16-1818.

[4]张绪红,蒋雄,何文法.全胸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癌症进展,2016,14(11):109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