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措施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安全管理措施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臧莉萍

臧莉萍(常州德安医院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措施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013年120例手术患者,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的为实验组,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率实验组是1.6%,对照组是5%。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是96%,对照组是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管理措施;手术室;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9-01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人员涉及多,工作范围广,易出现差错事故,安全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尤为重要。随机以2012年-2013年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2013年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未接受安全管理措施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常规,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1.2.1防止接错病人①按手术通知单信息,巡回护士于手术前一日下午到进行病房术前访视,熟悉了解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术日晨接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提供的信息,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严格查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部位等;③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④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作第三次核对。

1.2.2防止手术部位错误①手术开始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按病历记载、X线片等核对病人手术部位;②人体成对器官组织,如乳腺、肾脏、肢体、五官以及疝等部位的手术,定要与病历严格查对,防止左右混淆。

1.2.3预防术中感染①加强无菌观念的管理,使无菌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严格按无菌无瘤原则进行医疗护理操作。

②连台手术时遵循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有菌手术的原则,两台手术之间室内空气要消毒或自净;③对于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的,手术野重新加盖无菌单以保护手术部位;④根据手术间大小,限制参观人数。参观者站在指定位置,不得任意乱动。手术间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⑤特殊感染手术结束时,及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2.4正确摆放手术体位①摆放体位时注意保护病人的肢体。

平卧位时手臂外展时不得超过90°,截石位时窝处要衬以软垫,俯卧位时于患者胸部衬薄被,脚踝处垫软垫,侧卧位时两腿之间垫软枕等等;②对于手术时间冗长的,患者局部皮肤由于长时间受压可能形成压疮,巡回护士要及时巡视并对患者局部皮肤按摩以促进血循。

1.2.5安全护送病人①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巡回护士,护工三者共同护送病人到病房。②护送途中,注意保护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床档竖起以防病人坠床或被撞伤;③及时将病人随身所带物品,如:X线片、病历、病员服等交于患者家属及病区工作人员,与病区护士做好书面和口头交接。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方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发生率为5%,护理满意率为83%,在试验组的6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6%,患者满意度高达96%。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差错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度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手术室工作范围广,突发事件多,患者病情变化快,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在手术前,要正确的核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床号、术前用药、手术部位等。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无瘤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安全护送患者。另外,还应当制定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重视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1]甘福琼.手术室管理中专人随访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3,(1):35-36.[2]徐海芬.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