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应用研究陈永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应用研究陈永春

陈永春

身份证号码:33012519690518xxxx嘉兴东誉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想要提升我们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从提高混凝土技术入手,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技术看似简单,但是其中选材、保存、运输、浇筑、养护各个流程中太多的细节需要注意,一个步骤的省略或疏忽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所以我们更需要关注细节,注重研究,提高我们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本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保证混凝土的施工,了解混凝土材料的比例配方,优化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建设一个质量良好,安全性能高的建筑物。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使混凝土的后续发展得到更加有利的保障。

1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包括混凝土钢筋腐蚀、炭化、侵蚀性介质腐蚀、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等。整体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也是近年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所以,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而为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完善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应用

2.1混凝土材料的搭配与选择

在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为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如果材料的性能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和安全,那么建筑施工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沙石为主,我们在运送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的是水泥,主要对水泥的型号、出场合格证、使用年限和质量证明等严格的把关,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混凝土的要求较高,在选择沙石时就要优先考虑沙石的质量和韧性。对于沙石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进行筛选,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外加剂的选择时,外加剂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通常以粉煤为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同时还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坚实性和柔韧性,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配置材料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把关要严格。在施工之前,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出了混凝土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及配合的比例。有时试验的结果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要进行试验多次,一直到达标为止才可以投入使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已达到降低水灰比例的作用。混凝土模板也是很好的应用,在混凝土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上所需要的模板类型,考虑相应了设计要求与工程特点,尽量选择技术先进、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经济合理的混凝土模板类型,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模板的质量要求。

2.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原材料选定后,就需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工作,搅拌时混凝土原料配合比不能按照施工人员的经验随意进行配合,而是必须在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规范的前提下,在工地现场进行配合实验,配合搅拌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混凝土,再以此为样本进行大量的混凝土配合搅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配的概率,使混凝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同时,施工方要认真考虑混凝土的搅拌点和施工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输送的时间,确保混凝土性能。

2.3混凝土的运输

现阶段,较多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重要一项内容是混凝土的运输。运输时间的长短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混凝土的运输过程管理。混凝土的运输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首先,应确定出合适的运输工作计划;其次,运输工作计划的确定需要根据所建工程的特点,得出相应的材料所需量,然后制定出合适的运输步骤,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混凝土的分层以及离析等现象;最后,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进行控制,以满足所建工程的实际需要。

2.4温控技术

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不同的温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能、抗震性能等产生影响。所以,应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施工时所具有的温度值。要想更加准确的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例的方法。例如,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或者加大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矿粉的比例,以使混凝土固化时的温度有所降低,从而保证混凝土最终的耐久性能及抗渗性能。另外,也能够对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自然散热特征加以充分利用,选择在环境温度相对高的时间段完成混凝土的浇筑。若是在气温相对低的季节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应当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散热量,通过一定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在进行模板拆除时,也应当严格的依照顺序进行,防止出现温度变化过大,而引起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

2.5浇筑技术

(1)基础筏板浇筑技术

由于基础筏板通常具有较厚的厚度,所以,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尤为关注混凝土的散热,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值过大,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问题。同时,也应当确保结构具有相应的承载性能。所以,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选用适宜的水灰比,并且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具有连续性。

(2)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要想更好的确保墙体具有优良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防止墙体发生烂根问题,应当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在模板的底部事先浇筑上一层与墙体材料一致的砂浆。同时,进行墙体的浇筑时,应当尽可能的确保分层浇筑的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不同的混凝土层浇筑时,应当尽可能的预留一段散热时间。不过,要确保不同混凝土层的浇筑间隔应当在2h之内。

(3)顶板浇筑技术

混凝土顶板结构在浇筑过程中,应当让混凝土的虚铺厚度,要浇板面的厚度值大。同时,采用平板类振动器,沿着不同垂直方向上,对板面实施往返的振捣。若是混凝土板面的厚度较大,则应当采用插入式的振动器,对板面进行振捣处理。当表面结构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及时的进行收面处理。

2.6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由于一些基础混凝土有尺寸较大的横截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拆除模板后,要及时将一层塑料薄膜用透明胶带临时把混凝土表面包裹紧密,这样既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色差,更主要的是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快。同时,为了缩小外部环境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要经常用电子测温仪与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超过20℃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外侧要搭设全封闭防护棚,根据测温的数据,判断棚内是否需要加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两星期。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水平应用具有中道的现实意义,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只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施工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就一定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需要明确施工技术要点,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实现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甲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6(03)

[2]姚盛.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门窗.2015(05)

[3]徐飞.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