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两种方法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两种方法疗效观察

王妍姝

王妍姝(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医院112003)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27-02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因异位妊娠住院行药物保守治疗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Ⅰ组和Ⅱ组),Ⅰ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mg/m2配伍口服米非司酮600mg(75mg/次,2次/日,连服4天);Ⅱ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mg/m2。结果用药后1周,Ⅰ组血β-HCG下降幅度明显增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及输卵管复通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均有疗效,但联合用药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甲氨喋呤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且危及生命的急症。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计划生育手术史、盆腹腔手术史、盆腔肿瘤、不孕技术的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提高[1],且趋于年轻化,未生育患者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阴道B超、血β-HCG等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80%异位妊娠患者在未破裂前被明确诊断[2]。药物保守治疗有方法简单有效、费用低、无麻醉风险、能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常用药物为甲氨喋呤(MTX)和米非司酮(RU-486)。现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因异位妊娠住院行药物保守治疗的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异位妊娠并行药物保守治疗患者68例,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两组年龄、孕产次、孕周、治疗前血β-HCG水平及盆腔包块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

1.2诊断依据及适应症的选择[3]:根据停经史、阴道流血史、腹痛等症状及妇科检查、血β-HCG测定、B超检查、后穹窿穿刺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并诊断为异位妊娠,并符合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药物保守治疗指征。治疗前已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的后果告知患者病人及家属,均自愿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本治疗方案。

1.3治疗方法:Ⅰ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mg/m2配伍口服米非司酮600mg(75mg/次,2次/日,连服4天),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Ⅱ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50mg/m2。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以减少异位妊娠破裂发生。

1.4监测指标

1.4.1症状与体征:每天测血压、脉搏,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若阴道有组织物排出,留取送病理(病理诊断为蜕膜组织即支持异位妊娠诊断)。若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或腹痛加重、腹膜刺激征,诊断为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并腹腔内出血增多,则改行手术治疗。

1.4.2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治疗第4日和第7日测血β-HCG,之后每周1次,直至降到正常。每周复查B超,直至血β-HCG下降并连续3次阴性,B超示盆腔包块缩小和消失。若治疗14天后血β-HCG不下降则改行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于月经正常来潮干净后3-7天行输卵管通液术,第2次月经干净3-7天行输卵管碘油造影以了解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

1.4.3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每3天复查1次血常规至甲氨喋呤停药后一周,了解有无骨髓抑制情况。

1.5疗效判定近期效果:①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下降至正常,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②无效:血β-HCG不下降或增高,盆腔包块未缩小或增大,盆腔内出血增多。远期效果:①有效:患侧输卵管通畅,生育功能保留;②无效:患侧输卵管不通畅,生育功能下降。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例数31例,治愈率88.57%(31/35),Ⅱ组治愈例数25例,治愈率75.76%(25/33)。Ⅰ组治愈率明显高于Ⅱ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卵管复通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异位妊娠两种药物保守治疗的比较

分组例数治愈率(%)输卵管复通例数(%)

Ⅰ组3588.57%(31/35)88.57%(31/35)

Ⅱ组3375.76%(25/33)84.85%(28/33)

2.2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β-HCG变化:用药前两组血β-HCG值无明显差异,用药后1周血β-HCG下降幅度,Ⅰ组较Ⅱ组明显增大,且血β-HCG恢复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1),见表2。

表2用药前后血β-HCG变化情况

组别用药前(mIU/ml)用药一周下降幅度(%)恢复时间(d)

Ⅰ组2783.3±127.671.2±5.88.6±1.2

Ⅱ组2674.2±136.458.6±5.513.7±1.6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

组别例数口腔溃疡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

Ⅰ组3552045

Ⅱ组3342257

3讨论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血β-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强和阴道B超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异位妊娠已能在早期做出诊断,处理方法也因此有所发展,非手术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年轻而有生育要求妇女的愿望,深受患者欢迎。

非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杀胚是最关键一步。甲氨喋呤(MTX)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滋养细胞疾病多年,更是广泛应用于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MTX治疗被认为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其治疗机制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3]。其用药方案很多,效果满意,但需第2次注射率高达12.7%[3],故国内目前多采用甲氨喋呤联用米非司酮治疗方案。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可竞争性地结合孕激素受体,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蜕膜和绒毛,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其抑制绒毛细胞增殖作用强于对蜕膜组织作用。它还诱导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使其变性坏死,使LH分泌减少,黄体溶解,胚囊坏死而流产[4]。两药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杀胚作用促使胚囊坏死、吸收。

本资料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血β-HCG下降率、恢复时间、治愈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并且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输卵管复通率影响较小。从而提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远,胡丽娜.异位妊娠发病率及误诊的主要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6):321.

[2]韩红敬,吴菁.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处理.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27.

[3]徐海元,李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146例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9):15-16.

[4]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