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数据统计的质量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经济普查数据统计的质量控制探讨

陈霞

西团镇人民政府统计办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普查工作对掌握国家经济发展状态,了解人民生活基本水平,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在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和质量控制优势其中核心的环节,数据的质量决定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本文通过对经济普查的各个方面的深层次剖析,展示了在经济普查过程中会遇到的会影响数据统计质量的各方面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

1引言

在全国经济的普查工作中,基层经济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经济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创建基本单位名录库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基层经济的普查的过程中,还可以为我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方案、完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拓宽就业渠道等都带来重要意义,因此,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基层经济中所收集的数据质量是关键。本文对如何提高基层经济普查中数据质量作出如下分析。

2简述影响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

2.1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因考核制度、以政绩选择干部这一系列制度的制约,政绩成为选拔干部最重要的考核标准。统计数据就是干部政绩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统计结果可以决定选拔干部时,就会出现弄虚作假的风潮。为了获取让人看到更加使人满意的经济指标,得到较多的政绩,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就出现盲目攀比政绩之风;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私自更改统计数据,致使统计数据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经济普查数据一味虚高不够真实,致使经济普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2.2各个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协调

由于普查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多数部门一直认为经济普查只是统计部门的事情,在进行调查统计中不够主动;有些部门对经济普查没有完全理解,对于某些数据没有给予应用的重视,也会出现找借口不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这为经济普查带来很大的难度。

2.3统计方法运用不当,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指标、调查方法、汇总方案设计等产生的设计误差,特别是计量单位计量方法不当、申报误差、抽样误差等,因手工进行汇总记录、抄写、计算出现严重的汇总误差,导致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如果选用的统计方法不能适应客观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够完善,有些指标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有些统计调查没有遵循国家规定的统计标准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方法过于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业务规范;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计算质量。

3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做好入户登记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需要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3.1.1准确划分归属行业

划分归属行业是经济普查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数据质量的关键点。怎样科学合理地划分普查对象的行业属性,是基层普查机构、普查工作人员面对的重大考验。行业划分科学合理,便能提升数据质量,不然则会造成数据失真,纰漏较大,导致普查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更加全面的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3.1.2根据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同,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大致划分为如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农场所属的法人、分局和产业活动单位,另一种是配合程度相对较差的非国有单位。针对第一种类型的普查比较简单。这些单位自身拥有完善的财务账务和财务核算系统,普查数据能够从财务决算和会计账务中直接取得。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单位,不仅需要基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用心感化普查对象,广泛宣传普查现实意义,争取被普查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屡次不配合调查的单位,可以根据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内容,采用法律方法予以解决。另外,详细解决指标,全方位调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对于“三无”单位的疑难问题,最好采取判断和验证经济资料的合理性、准确性。在计算方式上最好采取税收资料倒推法、工资递算法、成本费用支出倒推法。同时可采用熟人调查法、直接观察法、分析对比法、经验推理法等等调查技巧。熟人调查法,即是针对不配合提供真实经营数据的单位,通过企业法人或财务人员的亲属或朋友掌握其准确、可靠的经营情况。经验推理法,即是采用以前掌握单位数据资料,按照经验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合理推算的一种方式。分析对比法,即是对行业类型相同、规模相同、经营环节相同的企业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调查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统一组织,创新手段的原则。准确评估个体数据指标情况,在评估的基础上对普查数据进行全方位验证,若发现存在问题,再回到每个单位去核对,从而有效控制数据质量。

3.2加强宣传,注重培训

广泛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引导每个普查对象都能够知道并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同时高度重视普查人员业务培训,尽可能降低人为差错。针对普查员的培训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培训方式,培训的重点在于组织开展普查活动,普查各项指标含义和统计标准,普查表的填写与审核、数据处理程序操作等等。另外,落实好清查摸底工作。采取“地毯式”清查方法,实地登记各个普查对象,构建清查名录库,保证不再出现重复审查对象。

3.3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机配合,形成强大凝聚力

为了保证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其关键在于普查相关部门的有机配合。经济普查的调查对象和范围尤为复杂,这就需要基层政府的普查机构与保险、银行、证券、民政等部门积极合作,开展全方位的有效配合。另外,为了将普查工作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基层普查领导小组,科学合理地配置统计资源,立足于普查全局,并且对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与社会统计进行有效的协调与衔接,达到一体化管理。只有相关机构之间的配合达到了最佳状态,才能保证经济普查,尤其是单位清查才能够顺利开展。

3.4严把质量验收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认真制定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具体内容和普查表填写要求,同时严格遵守规定进行普查登记工作。每位普查人员入户调查时,要求被普查人员在填写每一张报表、每一项指标、每一个数据时必须根据相对应的目录和代码进行,确保准确可靠,使得表内、表间保持平衡。把普查登记的单位和企业与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名录库进行一一核对,找出纰漏,探究问题所在;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注重对核算企业增加值有关数据进行核查;对各个地区上报统计数据进行平衡,加大对大数据的审核力度,实现数出有据,符合逻辑,保证了普查数据的质量。

4结语

总之,经济普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还要从基础抓起,健全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前期摸底,完善调查方式,加强数据监督审核等多个方面抓起,努力形成推动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的良好局面,才能从源头上不断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维护经济普查工作的权威性,确保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申立,苏红娟,朱春节,李长风.经济普查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06(06):27-31+60.

[2]刘丽俊.基层普查机构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需把握的关键[J].黑龙江科学,2014,5(9):169.

[3]刘传霞.试论沂水经济普查项目数据质量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