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新时期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探讨

王志军

王志军(新疆察布查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53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员流动性明显增大,卫生防疫工作面临极大困难,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建立一个全面专业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更好的为广大儿童提供高效的卫生免疫服务。因此应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我国免疫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健全高效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

【关键词】卫生防疫免疫规划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青壮年农民投身到城市建设和城镇居民生活之中,各地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很多地区原有的预防保健网络,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由于外来儿童的流动性过强,底数难以摸清,很多家长主动给孩子接受免疫服务的意识欠缺,导致外来儿童与当地儿童免疫接种水平存在极大差距,削弱了免疫屏障,导致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上升。各地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外来儿童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免疫工作管理模式。

1、当前我国免疫规划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原有的预防接种卡丢失或未建预防接种卡;⑵外来儿童家长大多处于社会底层,生存压力大,又因为文化素质较低,卫生防病意识欠缺,对计划免疫工作不主动、不配合,且流动人口住所多变,易形成免疫空白;⑶接种单位的防保人员配置不足,任务分配杂乱,无专人进行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混乱无章;⑷接种场所设置存在问题,由于高流动性群体的变化,固定的接种门诊已经难以满足需要,服务可及性较弱,儿童接种信息传播不及时不全面。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外来儿童真实底数难以摸清,再加上部门协调不够、政府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使得流动儿童漏卡、漏证、漏种等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主体模式还是三级网,免疫规划三级网是由乡村医生进行免疫规划工作,乡、镇防保科的作用是检查指导乡村医生的工作;部分地区或县市则实行由乡、镇级防保人员直接进行免疫规划工作的二级网。

免疫规划三级网由于工作人员是乡村医生,对周围人员流动情况比较熟悉,同时服务半径小,对于群众来说比较方便。但是乡村医生由于专业知识所限,个别人重治病,轻预防;而且档案分散在个人手中管理,数据统计报表工作费时费力,容易损毁、缺失;又因为设备简陋,增加了冷链运输、贮存环节,会降低疫苗效价甚至失效。一旦出现急性过敏性疾病时,急救设备缺乏,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很难进行成功救治。

二级网的工作人员都是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便于协调和管理;档案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了疫苗运输、贮存环节,更有利于保证疫苗效价和质量。但是二级网的服务半径较大,住处较远的儿童接种不方便。

2、新时期免疫规划管理模式的建立

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实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贯彻,《疫苗贮存运输管理办法》的发布,《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立,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免疫规划二级网、三级网模式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当建立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一保、一网、双卡、双约、三对接”是目前在我县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免疫规划管理新模式。

“一保”是保证村乡村医生的待遇。目前,我县多数实行了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接种制度。由于接种门诊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接种医生不能做到挨门逐户预约通知,一些家长无法按时带孩子接种。为此,我县通过招录县编乡村医生的办法,解决乡村医生的人员、身份和工资问题,并且从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经费给乡村医生适当补助,使其承担起主动搜索和管理本村新生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职责。

“一网”是运用网络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式接种、儿童信息化管理、应种儿童信息管理、接种数据统计汇总上报、手机群发短信等,实现信息共享。全县范围内异地接种儿童可通过查询以往信息,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双卡”是乡级、村级分别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大卡和中卡。乡级防疫专干在做好网络化平台基础上,按要求做好传统纸质大卡的随时记录工作。同时,村级防疫医生也要建立本村儿童预防接种中卡。

“双约”是乡级、村级分别对应种儿童进行预约

“三对接”是县、乡、村做好接种信息核对。县级疾控中心与县级医疗机构的妇产科每月对接一次,通过医疗机构的妇产科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产妇大卡核对本月活产儿童信息,保证每名新生儿个案都能录入信息系统;乡防疫专干与村防疫医生定期对接,避免出现遗漏儿童;村防疫医生和村计生人员对接,核对新生儿信息。

在“一保、一网、双卡、双约、三对接”的基础上构建免疫规划信息化,加快信息的沟通。国家应充分利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平台,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的统一联动机制,采用网络管理的形式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管理,不管流动儿童身处何处均可以清晰地查询免疫史,及时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免疫规划工作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免疫规划工作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建荣.象山县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及对策探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