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铸强村激情文化惠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文化产业铸强村激情文化惠民生

张权邦

——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浅析

腾冲市北海乡文化服务中心张权邦

大村,就地理位置而言,只是中国广袤的版图上一个极其微小的村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却孕育了一群敢想敢干、极富创新思想的文化建设者。他们怀着对文化深切的渴求和对广大村民的满腔热忱,不屈不挠,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大村文化建设的辉煌篇章,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眼球和世人关注的目光。

一、激情文化催生大村模式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而大村村党委说:“敢想敢干,心宽路宽”,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透视大村现象,总结大村经验,便不难看出,这正是大村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从2009年以来,大村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腾冲“文化名县”战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主要抓手,走出了一条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被媒体和专家学者誉为“大村模式”和“大村经验”。2010年11月,文化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村级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大村文化建设典型经验首次公开亮相。2011年4月,云南省社会文化工作暨“大村模式”推广会议在腾冲召开,全省推广学习“大村经验”。大村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下子在全国声名鹊起,全国各地参观、考察的人员纷至沓来,到目前为止,已接待考察团400多个25000余人。

二、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实践中,大村人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农民群众从文化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全面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0年,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大村社区整合当地文化资源,成立了“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创办了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实体,明确了合作社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以此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下设石材文化产业分社、刺绣文化产业分社、农家乐产业分社、农民演艺产业分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管理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财务管理人员,并由社区财务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清查各合作社的财务,社区书记对各合作社财务做总监。

有了文化产业合作社,怎样才能把“文化富民”落到实处,大村社区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设立“文化干事”。从回村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聘请“文化干事”,使农村的文化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文化干事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文化乐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文化育民”的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工作,帮助指导“文化富民”的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推介。

(二)建立“文化陈列室”。充分利用和挖掘乡土文化,把村发展史及传统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建立村情展室;并在互联网上开设“村情简介”、“文化教育”、“农村经济”等12项介绍大村的栏目,构建村一级的爱村、爱乡、爱国主义文化教育阵地。

(三)开辟“公共电子阅览室”。为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大村把电子阅览与“绿色网吧”建设结合起来,既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科技信息服务,又保障群众正常使用网络,保护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创建“农民演艺协会”。大村社区以“天天有歌舞、月月有演出、季季有比赛、年年有演出”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演艺协会的作用,一是对各文艺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演出水平;二是搭建演出与交流平台,为各成员单位和文艺爱好者提供联络、协调等服务,增强演出队伍的“造血”功能。

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的创建成效显著:一是为社区增收致富打开了新路子。在文化产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大村石材、刺绣及农家乐产业发展迅速。二是通过“文化乐民”服务农村,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促和谐,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的成功,是社区党委领导班子文化建设的激情与文化惠民的有机结合。正是有了这样的激情文化,才催生了“大村模式”。我们相信:“大村模式”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