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研究与实践

李保贵

李保贵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薛庄海洋小学272413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语言的佳作,都蕴含着美。在教学改革试验实践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特点,发挥其优势。通过显示美的教学内容,优化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构成一个多向折射的“审美心理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审美能力研究与实践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美、感受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教材,发掘美

在钻研教材时,语文老师应带着审美的情感,审美的目光,把每篇教材看成是一幅幅五彩缤纷、斑斓夺目的画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里许多课文对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其用语利索、情感织烈、绚丽多彩。如《趵突泉》一文,描写了大泉喷涌的姿态,又加以恰当的联想:“冒出水面半米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的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既把握形的描摹,又增其气势,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便显现于眼前。由此可见,只有教师发掘了教材内在美,才能向学生揭示教材美的所在,从而激发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借助媒体,展现文采美

语文教学过程是向学生展现文彩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精心设计的描绘段段,质美利落的临摹语言,把学生领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爱美情趣。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运用色彩来喻示人物的性格、气质、特征,烘托环境典雅、艳丽、和谐。如讲授《桂林山水》时,我改变了以往的通过对内容分析、词语解释,一道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习题抄练的老方法。创设了“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时,老师描述:“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画。”随即播放一组桂林山水画于学生机上,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宁静的美,老师先让学生轻轻地朗读该段,又把情境延续下去,屏幕上点击动画部分:“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屏幕上两个孩子登上小船,“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跟着这两位小向导,‘去荡舟漓江’吧!”学生们盯着画面,小船在划动,这时又从耳机里飘出轻轻地哼唱。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觉感受的是优美的曲子,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直至曲终画尽,课堂里还是一片宁静。教学手段的美感,使学生仍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

文章是读懂的。熟读精思才能领会文意,品读赏析,才能体会语言的音律美,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既加速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使学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因此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怎样培养学生的“美读”?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1.播放光碟录音。2.教师范读。3.学生仿读。仿读前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以宏亮的声音读出喜悦、激昂、愤怒、刚毅;以低沉的声音读出忧伤、消沉、思别、缅怀;以轻柔的声音读出爱慕、甜蜜、绵情、羞愧;以速度的快慢变化,体现出短暂、急切、悠长、舒缓。只有掌握如此朗读规律,学生才能读有所仿,读有所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好的软件还能弥补教师朗读的缺陷,让学生在媒体和帮助者的介入中发现、体验、畅想,从训练中形成读的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四、练笔抒怀,创造美

大自然的风光是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人和事是美的,改革开放的社会现象是美的。怎样使这些美的人、事、景、物让学生体会到呢?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在黑板上“写”出美。如欣赏课外阅读《一个苹果》之后,黑板上留下了这样一个“苹果”,将文章中人人让苹果,最后传了一圈,一个苹果吃剩下大半个的情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友间最真挚的感情。再者是指导学生练笔创造美。告诉学生画家的“笔”是练出来的,文学家的“笔”也是练出来的,练笔成文,不练者一事无成。在练笔的程序上,采用直观引入,先观察机上的生动画面,提供例文或写法,学生先仿后创,篇幅由短及长;写法先景后情,表达实中平虚。分层练笔,分项练笔。使学生的练有兴趣,有坡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语言的佳作,都蕴含着美。在教学改革试验实践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特点,发挥其优势。通过显示美的教学内容,优化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构成一个多向折射的“审美心理场”,作用于学生身上,学生在借助媒体(计算机)和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我们的教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