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丁雅英 王莉萍

上海市同济医院 内镜诊治中心 200065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室潜在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8名工作于消化内镜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工作流程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化学、物理、生理、生物和心理均是消化内镜室职业危害潜在影响因素。结论:重视职业安全防范的制度建设,健康宣教、技能培训、接种/体检预防、心理疏导,能够全面防范化学、物理、生理、生物以及心理因素对消化内镜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提高职业安全管理质量,为院部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职业危害;防护对策;消化内镜;护理人员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使内镜诊疗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选择通过内镜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复查及随访;随着国内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国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无痛内镜的广泛推广,使内镜查体也已慢慢地被人们接受,这就导致了内镜诊疗量大大增加[1]。消化内镜室是医疗机构重要的技术和服务输出部门,护理人员在诊疗室、消毒室内最常与就诊患者的血性分泌物、排泄物、胃内容物接触,而且特殊的诊疗环境使其终日被化学消毒剂、气体或液体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微粒气溶胶等物质包围,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应予以重视[2]。本文系统分析了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对策,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工作于消化内镜室的护理人员,8名入选者均已婚,年龄为23-45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3名。

1.2方法

对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访问,询问其在职期间亲身经历或是确知的职业危害事件,同时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工作流程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并结合院部和科室实际提出解决对策。

2结果

消化内镜室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理、生物和心理因素。

3讨论

3.1消化内镜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1.1化学因素。在消化内镜室,化学消毒剂、防腐剂、多酶清洗剂利用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工作期间不作防护,久而久之便会刺激人体黏膜、呼吸道、裸露皮肤、眼睛等,诱发接触性皮炎、结膜炎等,甚至可在戊二醛、甲醛的刺激下发生癌变。

3.1.2物理因素。消化内镜室对相应环境消毒时常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法,而紫外线对皮肤、眼睛、呼吸道均有潜在的危害。另外,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高频电刀、内镜主机、超声清洗机、麻醉机、空气压缩机、吸引器等设备可产生高分贝噪音,受噪音的长期干扰,听觉功能势必受损,甚至可导致情志不畅而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功能。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开展,内镜室护士还受到X线的危害。X线是一种对人体组织及细胞损伤较大的放射性物质,它具有蓄积性,长期过量的X线照射会使人产生乏力、头晕、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系统损害。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均有白细胞及视力下降的情况,有些甚至出现无泪症。

3.1.3生物因素。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可避免会与就诊患者的血性分泌物、排泄物、胃内容物等接触,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同时,在器械的清洁过程中,微生物气溶胶亦可轻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多酶清洗剂亦可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另外,工作人员局部皮肤被粘有血液或其他污渍的穿刺针、活检钳割伤、刺破均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3.1.4生理因素。消化内镜室护理人员工作负荷重,岗位职责不仅仅是病患的诊疗、器械的保养,而且在工作中常无法按时用餐,站立、行走时间较长,对胃肠功能和双下肢的血运可产生严重影响。

3.1.5心理因素。主要为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由于内镜室的病人多、周转快,护士每天面对大量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咨询、接待、安排病人,长期处于高负荷、紧张的工作状态,极易导致生理和心理疲劳[3]。重医疗轻护理一直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护理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负责医患的沟通和协调,常被患者及其家属冷遇、语言攻击,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4]

3.2消化内镜室职业危害防范对策探讨

3.2.1环境管理。定时开窗通风,合理利用通气设备,更换室内空气,降低污染指数;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并使用其他空气消毒方式减少紫外线消毒的使用频度;开设独立的清洗消毒间,准备密封的器皿盛放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可挥发化学用品,且要求护理人员开封后及时拧紧,调控室内温度,避免高温诱使消毒液挥发[5];准备密封的容器盛放活检标本,及时并准确收集、分类医疗废物,已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应丢至在对应的垃圾桶内,而可重复利用用品需放置在相应回收框内[6]

3.2.2设施保障。加大资金支持,更换老式医用空气压缩机或其他临近报废器械,安装电热水器,供护理人员清洗器械所用,同时对出水孔进行调节,避免水流速度过快而导致水渍、污渍四溅;采购高品质酶洗剂,对酶洗剂的调配浓度作相应要求,避免浓度过高而刺激皮肤;以自动计时器、主动灌洗回路设施减少部分手工操作,防止双手浸泡于污水中的时间过长。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电器开关、导线磨损处切忌用胶布粘贴后继续使用,电器设备由专人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更换,保证仪器功能良好,严格规范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危害。

3.2.3行为和意识规范。明确手卫生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充分净手,同时清洁操作台和相应设备,扼制病原体传播;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定期通过实操演练提高对器械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避免发生锐器伤;提供口罩、长袖橡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渗透围裙等防护设备,要求工作人员佩戴防护工具,勿徒手操作穿刺针、活检钳等,一旦发生皮肤刺破等不良事件需及时上报并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相关工具减少空气污染或病原体传播。

3.2.4 X线辐射防护。介入手术前,了解病人的资料,协助医生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尽量缩短X线辐射时间。介入治疗时,护士应加强防护,着铅衣,戴铅护颈、防护眼镜等,佩戴射线剂量检测器,定期报告个人接触辐射剂量[7]。为了限制X线辐射剂量,根据介入室设备和防护条件,可适当限制护士参加手术的次数,内镜室护士轮流参加介入手术,定期进行防护检查,每月检查血常规1次,每年系统体检1次或2次,建立健康档案[8]

3.2.5体检/接种预防。为员工提供体检福利,视情况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提供弹力袜,供长时间需要站立或行走的护理人员使用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9];指导护理人员规范站姿,更换高脚凳,为员工提供便利。

3.2.6心理疏导。心理调适根据内镜室的工作特点,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学习时间,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疲劳,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开朗的心境,加强自我保健,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10]。合理规划排班制度,通过增加人力或利用信息化技术缓解工作强度;将职业危害安全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列入日常管理,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举办团体竞赛,改善紧张的工作节奏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4小结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护士职业危害的安全防护,而临床护士,特别是一些特殊部门的护士职业危害问题相当严峻,这就要求医疗管理部门、医疗器械和医药生产部门、护理人员3方面共同努力进行预防。内镜室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特点与职业责任,深入了解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尽可能地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风险较高,而重视职业安全防范的制度建设,健康宣教、技能培训、接种/体检预防、心理疏导,能够全面防范化学、物理、生理、生物以及心理因素对消化内镜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提高职业安全管理质量,为院部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蒙拦芬.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1):22-24.

[2]王俊文,王奕,周成超,等.山东省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5):8-11.

[3]路萌.浅析内镜护理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5):195-196.

[4]余晓帆. 长春市消化内镜室护士职业防护知信行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罗敬梅.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0-331.

[6]唐平,孔金艳,王盈盈,等.消化内镜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4):881-882.

[7]周晓明,孔梅.消化内镜护士职业健康现状及改进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8-30.

[8]朱爱萍,李健,朱彦.内镜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3):130-132.

[9]徐红,王琇,倪凤明.内镜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3):137-139.

[10]覃秀爱.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2):320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