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马莉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215000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中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3例产妇,运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3例,观察组产妇接受责任制助产护理,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剖宫产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中对产妇实施产前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可改变产妇观念,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责任制助产护理;满意度;产妇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必然会经历的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任何的不良因素,均会增加产妇分娩风险,若出现难产或高危并发症时,则不得不改行剖腹产,以确保母婴安全。但剖宫产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新生儿、产妇均造成不利影响[1]。因此,妇产科中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对我院143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责任制助产护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产妇143例,将其实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61±5.54)岁,孕周(40.5±3.2)周,其中初产妇55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73例中,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58±5.32)岁,孕周(39.8±3.7)周,其中初产妇52例、经产妇21例。对比两组产妇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如:指导孕期用药、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方式对观察组干预,具体方法:(1)责任制护理小组:由妇产科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助产士、妇产科及儿科副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等,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后可上岗,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完成。(2)产前健康教育:入组孕妇第孕28周开始,每半月接受1次健康知识教育,且家属需陪同参与。授课过程中综合模型、幻灯片、图片等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技巧与生理特点、产褥期自我护理与身体特征、剖宫产对产妇与新生儿的不利影响、介绍硬膜外无痛分娩及相关知识、分娩期相关知识、孕晚期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孕期常见症状等。(3)分娩时护理干预:孕妇入院后,由小组当班护士接待,并对产妇心理状态、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其介绍分娩须知、分娩镇痛介绍、主治医师与护士、规范饮食、分娩物品准备等。同时对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分娩前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产妇入院后,宫口开大2cm后,转入待产室,由当班护士根据“导乐”分娩程序接待,主要包括:抚触按摩、分娩呼吸指导、适时检查宫口、观察产程等,分娩过程中多鼓励产妇,并促进家属参与互动,使其给予充分的家庭温暖、爱的关怀,提高产妇信心;婴儿娩出后,严密监测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干预处理,降低产妇风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分娩后,剖宫产发生情况。并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产妇满意度情况,问卷总分100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80~90分为满意,评分60~79分为一般,评分60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生产结果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73例产妇中,剖宫产8例(10.96%)、自然分娩65(89.04%);对照组70例产妇中,剖宫产23例(32.86%)、自然分娩47(67.14%)。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x2=14.015,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非常满意52例、满意18例、一般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7.2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7例、满意30例、一般4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87.1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有意义(x2=7.120,P<0.05)。

3讨论

分娩作为女性正常生理过程,但对于产妇而言,分娩也是一种刺激源;临产前大部分产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又以初产妇最为明显。而分娩过程中镇痛、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均可能诱发产妇呼吸紊乱,促使茶多酚、皮质醇分泌,影响产妇宫缩、运动,增加产妇分娩风险[2]

剖宫产作为妇产科重要手术之一,最早是应对分娩中某些高危并发症、难产,以挽救母婴生命的手段。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及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临床中剖宫产发生率逐年升高,其影响因素较多,如:手术适应症扩大、疼痛、母婴安全、家属意愿、没信心等。但剖宫产仍属于侵入性操作,其本身便具备风险,同时对孕妇机体造成损伤,对新生儿健康、智力等发育有一定影响。如何减少剖宫产发生率,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问题。据有关研究指出,对产妇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率

[3]

责任制助产护理作为新型围生期护理模式,其为产妇提供连续性、完整的护理服务;入组产妇于孕28周便接受责任制护理干预,通过每半月一次的授课模式,加强孕妇与家属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孕妇、家属对生产的认知,并使其做好充分准备;并加强产妇于助产士间的联系,建立良好关系,提高相互信任度。同时,采用责任制护理,孕妇有任何问题或出现异常情况,均直接联系相关责任护士,做到一对一护理干预,有效解决孕妇问题,提高其信心。研究结果,观察组孕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减少剖宫产发生率,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剖宫产对母婴均有不利影响,临床中孕妇采取责任制护理,有助于助产士、孕妇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戴华琳. 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50):229-230.

[2]陈永红. 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 28(52):69-70.

[3]吴贤珊.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7):1366-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