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观察

杨光

四川省骨科医院麻醉科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h、2h、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颈丛臂丛;阻滞麻醉;锁骨骨折;镇痛效果

锁骨骨折是一种创伤疾病,临床上常常采取手术治疗和固定治疗[1]。因锁骨骨折存在并发症所以寻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与麻醉方式对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但锁骨附近的神经分支较多且复杂,仅仅使用阻滞麻醉作用不大[2]。为了寻找有效的麻醉方式,本研究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64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17~38岁,平均(26.18±2.59)岁;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31例;年龄18~38岁,平均(27.16±2.8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消毒。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若神经阻滞失败或阻滞不全,则更改为全身麻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对比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并发症情况。利用VAS评分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分值满分为10分,10分表示疼痛剧烈;0分表示没有疼痛感觉,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疼。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并分别用(±s),[例(%)]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锁骨骨折患者VAS评分比较

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h、2h、4h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阻滞成功,无一例更改为全身麻醉。详细见表1。

1 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h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6h

对照组

64

0.99±0.09

1.41±0.38

2.61±0.34

4.77±1.45

观察组

64

1.03±0.06

1.78±0.31

2.73±0.24

4.73±1.61

t

-

2.958

6.036

2.307

0.148

P

-

0.004

0.000

0.023

0.883

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79%),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均阻滞成功,无一例更改为全身麻醉。详细见表2。

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组别

例数

膈神经阻滞

喉返神经阻滞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64

5(7.81)

6(9.38)

11(17.19)

观察组

64

1(1.56)

1(1.56)

2(3.13)

x2

-

4.374

5.913

10.829

P

-

0.036

0.015

0.001

3讨论

锁骨骨折就是指锁骨发生骨折,属于骨科病,通常锁骨骨折病症表现为皮下淤血、疼痛、锁骨畸形、锁骨肿胀等[3]。锁骨骨折可被治愈但并发症较多包括锁骨血管损伤等,一般以康复治疗为主,若病情恶化等特殊原因可采取手术治疗[4]。锁骨骨折常存在于青年儿童中间,发生于暴力、尤其是间接暴力之下,锁骨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一样,多为手术治疗,像是骨折不连接或者开放骨折都是通过手术治疗[5]。此外病情较轻的锁骨骨折患者可以采用绷带、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石膏的定型,如患者有位移现象,则先将患者锁骨复位再进行固定。在治疗时进行复位、切皮等操作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使血压上升,该病预后较好,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预防这一情况,需要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合理治疗与精心护理[6]。颈丛包括舌下神经和肌支等,臂丛位于锁骨上下方,颈丛臂丛均处于锁骨附近。阻滞麻醉注射到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干,用于局部麻醉。

经过本次研究得出结论,进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锁骨骨折患者在术后1h、2h、4h的VAS评分情况比仅实行阻滞麻醉治疗的患者评分低,但术后6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止痛效果较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进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进行阻滞麻醉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9%,表明进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锁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

综上所述,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有效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膈神经阻滞与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预后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龙飞, 蒋华, 潘萍. 3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的临床比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9):91-92.

[2] 胡焱, 袁嫕, 张文超, et al.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 2017, 57(16):62-64.

[3]秦海霞, 蔡红刚, 王义琛,等. 超声引导下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2):144-145.

[4]张延红, 王峰, 陈静霞. 低浓度罗哌卡因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 海峡药学, 2017, 29(1):115-116.

[5]陈冰勇. 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2):54-55.

[6]刘春根, 罗玉兰, 黄宏洲.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