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近视 SMILE术后前弹力层微皱褶的 OCT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不同程度近视 SMILE术后前弹力层微皱褶的 OCT研究△

罗 杰 史学良 李丹丹 栾 多 高明哲

大庆市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后前弹力层微皱褶的特点,并分析微皱褶与屈光度、基质透镜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收集SMILE手术患者63眼,分为3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时,术后1月时检查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结果 术后1天、术后1月时A组、B组、C组角膜前弹力层微皱褶定量结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MILE术后前弹力层出现微皱褶且与屈光度相关,屈光度增加微皱褶出现几率增加,皱褶幅度加大。

【关键词】飞秒激光;SMILE;前弹力层微皱褶;

利用飞秒激光精准聚焦定位的立体切割技术,出现了SMILE,它在角膜基质层内特定深度切割出一定大小厚度的凸透镜或凸柱透镜,用以矫正近视或近视散光[1]。本研究将通过FD-OCT前瞻性观察SMILE术后前弹力层微皱褶,探讨屈光度与术后微皱褶的相关性及其可能形成因素。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手术患者63眼,年龄29.44±6.39岁,SE为-1.75~-9.00(5.10±1.94)D,其中SE﹤-6.00D共20眼,计入A组;SE﹤-3.00D~≥-6.00D共27眼,计入B组;SE≥-3.00D共16眼,计入C组。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电脑验光、眼压、对比敏感度、主觉验光、Pentacam 眼前节分析仪、FD-OCT、散瞳眼底检查等,排除手术禁忌症。

1.2.2 手术设计 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手术方案,所有眼的矫正目标均为0D,以VisuMax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完成SMILE手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1.2.3 术后处理 分别于术后1天时、1月时复诊,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UDVA、电脑验光、FD-OCT。FD-OCT均以线性扫描检测角膜水平子午线和垂直子午线,角膜前弹力层失去原有平滑度,呈微节段性扭曲视为前弹力层微皱褶,计数扭曲尖峰个数,并测量尖峰开口最宽的宽度,以尖峰个数乘以宽度作为角膜前弹力层微皱褶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三组间同一时间点SE比较采用F分析,同一组不同时间点SE比较及微皱褶定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有效性与安全性 术后1天时A组、B组、C组裸眼视力达0.8或以上百分比分别为90%,96.3%,100%,术后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

2.2 前弹力层微皱褶 A组、B组、C组术后1天时及1月时FD-OCT检查,术后1天时A组、B组、C组角膜前弹力层微皱褶定量结果分别为(781.85±768.60)μm,(170.67±307.03)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A组、B组、C组角膜前弹力层微皱褶定量结果分别为(637.95±707.78)μm,(139.33±311.4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直线 42直线 43直线 44 .3 微皱褶与术前SE及透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术后1天、1月时微皱褶与术前SE及透镜厚度均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飞秒激光SMILE作为新一代屈光手术的代表[2],既做到了无瓣又保留了前弹力层。本研究继续对SMILE术后前弹力微皱褶观察,进一步探讨其特点。

本文观察表明,中、高度近视SMILE术后前弹力层微皱褶是确实存在的,在FD-OCT表现为前弹力层失去原有平滑度,呈节段性波浪样扭曲。微皱褶形成的可能原因为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帽牵拉;基质透镜取出后基质床曲率较角膜帽后表面曲率平坦,两者之间贴附的相容性发生变化,而屈光度增加会导致两者间曲率差异增大。

本文中,SMILE术后1天、1月时随屈光度增加微皱褶出现几率显著增加,而在低度近视组中完全未见;术后1天、1月时微皱褶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度组较中度组微皱褶程度加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报道提出前弹力层形成光滑、坚韧的基底, 维持上皮的均匀性,并因此形成适当的屈光力,其他报道提出无细胞层是避免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之间接触的必要结构[3]

SMILE后出现的前弹力层微皱褶是否会随着飞秒技术的发展及手术操作的完善而减少,值得屈光手术医生关注,而微皱褶的长期变化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eister, D.J. and S.W. Fisher, Progress in the spectacle correction of presbyopia. Part 1: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gressive lenses. Clin Exp Optom, 2008. 91(3): p. 240-50.

[2]. Netto, M.V., et al., Femtosecond laser and microkeratome corneal flaps: comparison of stromal wound healing and inflammation. J Refract Surg, 2007. 23(7): p. 667-76.

[3]. Wilson, S.E. and J.W. Hong, Bowman's lay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ritical or dispensable to corneal function? A hypothesis. Cornea, 2000. 19(4): p. 417-20.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编号:201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