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评价

段涌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研究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取我院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对照组(激素氢化可的松)各33例,比较观察指标、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24h蛋白量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高,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采用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激素;霉酚酸酯;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影响效果

临床常见病症是小儿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伤,病理机制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或基质增生导致患者表现为全身广泛性血管坏死性炎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低下有关,机体发生血管变态反应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患者表现出血尿或皮肤黏膜病变等症状,病情加重则出现肾炎或关节炎等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临床,临床治疗手段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长期用药机体易产生依赖性,造成生长发育欠佳,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联合用药措施能提高疗效,具时效性[1]。为分析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66例,研究组(n=33):男19例,女14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3±2.17)岁;病程7-12个月,平均(9.46±1.28)个月;对照组(n=33):男20例,女1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2±2.09)岁;病程6-11个月,平均(9.32±1.17)个月。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小儿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2];近期未采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皮肤黏膜病变等症状;自愿参与;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排除标准;免疫系统或凝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病症;血小板减少些紫癜;其他血管炎;治疗药物过敏;精神或认知障碍;病历资料不全。

方法

对照组采取激素氢化可的松(国药准字H44023721生产企业: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服用1片即可,后续根据病情恢复程度调整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霉酚酸酯(国药准字H20065752生产企业: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服用剂量达1g,后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两组持续治疗时间均是1年。

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测定症状消失时间、24h蛋白量、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的生化指标。

有效率:显效:不适症状消失,生化指标与肾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改善,生化指标与肾功能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条件不符。

统计发生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与头晕的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取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观察指标)(5dd260d605690_html_869809d1e709b1fc.gif ),t检验。计数资料(有效率与不良反应)[n/(%)],5dd260d605690_html_5406b712d840750d.gif 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24h蛋白量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5dd260d605690_html_869809d1e709b1fc.gif

组别

症状消失

24h蛋白量

血清白蛋白

总蛋白含量

研究组(n=33)

18.14±1.02

0.31±0.17

48.59±4.25

78.24±7.13

对照组(n=33)

19.39±1.15

0.49±0.25

45.16±5.17

73.62±7.01

t

4.6713

3.4202

2.9441

2.8266

p

0.0000

0.0011

0.0045

0.0063

2.2 有效率

研究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有效率[(n),%]

组别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n=33)

20

12

1

32(96.96%)

对照组(n=33)

15

11

7

26(78.78%)

5dd260d605690_html_1710f229af4c2ed.gif

--

--

--

5.1207

P

--

--

--

0.0236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n=33)胃肠道反应1例,恶心呕吐1例,未发生头晕,发生率6.06%;对照组(n=33)胃肠道反应3例,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发生率24.24%,x2=4.2429,p=0.039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紫癜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发病机制是免疫球蛋白造成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机体有抗原体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患者发生免疫性病理损伤,主要表现出血尿或蛋白尿等症状,病情加重则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根据不同程度病情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手段具重要意义。

有研究报道,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提高疗效,前者是以氢化可的松为主,其是天然糖皮质激素,对感染性或炎症反应产生抑制,将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对炎症渗出产生抑制,避免形成纤维细胞与肉芽组织,预防炎症粘连与变态反应发生,对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进行抑制,避免细菌内毒素损伤机体健康,提高耐受程度且改善动脉痉挛程度,对淋巴细胞增生产生抑制,但单纯用药疗效欠佳;后者是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其对黄嘌呤活性产生抑制,将NDA与RNA合成阻断,改善机体血尿或蛋白尿等症状,避免损伤肾组织,抑制毒性细胞增殖,缓解对内皮血管造成的损伤程度,具有安全性高或免疫抑制作用显著等优势,经肝脏代谢不会受到食物等因素影响,服药12h后到达血药高峰时期,因此给予该病症患者联合用药措施能提高疗效,保护肾脏功能且促进生长发育,具安全性与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24h蛋白量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高,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本研究与黄莉,徐晓楠,唐玉英等[3]文献报道具相似性,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采用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24h蛋白量,提高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机体发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文澜.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0):78-80.

[2]李志娟,李俊,黄惠梅等.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6):5177-5180.

[3]黄莉,徐晓楠,唐玉英.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VCAM-1、VEGF和β_2-MG的影响[J].内科,2015,10(04):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