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 C型骨折的临床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 C型骨折的临床应用对比

阳普令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湖南 娄底 4175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开展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对比。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参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开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参照组患者开展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87%,参照组为84.62%,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开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诊疗中须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桡骨远端C型骨折;老年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以前臂骨折高发,老年人群因骨质疏松,机体稳定性及协调能力也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易因摔倒、跌落等因素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1],临床治疗以复位、固定、手术为主,因老年患者机体耐受能力、恢复水平较弱,加之各类基础疾病较多,对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要求较高[2-3]。我院近年来针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老年患者,以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多见,现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就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34例,年龄60~81岁,平均(69.47±2.03)岁,致伤因素:车祸伤32例,摔伤41例,高处坠落伤5例。纳入标准:经由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C型骨折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我院为首诊医院;单侧患病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脏器损伤或功能异常者;合并感染者;合并意识障碍者;合并血液系统病变者;合并其他类型骨折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参照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完善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就具体病变情况、治疗方式等向患者进行介绍,获取患者的配合。

1.2.1、研究组:开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术前6~8h禁食,3~4h禁饮,采取臂丛麻醉,术中保持仰卧位,对术域进行消毒铺巾并在患肢上臂绑缚止血带,于腕部掌侧作一6~8cm大小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分开桡侧肌腱寻找正中神经并将其缓慢牵向尺侧,同时将拇长屈肌腱缓慢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并于桡骨起始部位进行离断处理,充分暴露骨折区域,对骨折区域进行固定或植骨处理,并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恢复桡骨茎突的生理长度,同时对腕关节的掌倾及尺倾角度进行恢复,于掌侧桡骨远端进行钢板内固定处理,对术域进行检查并冲洗后进行逐层缝合,予以局部加压包扎处理。术后给予广谱及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参照组:开展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术中保持仰卧位,助手医师固定患者腕部及前壁上段,予以牵伸60s,施术者上手拇指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同时握住尺侧桡骨近端,助手医师保持患者腕关节处于掌屈尺偏位,施术者拇指向下压骨折远端,同时对尺侧桡骨近端进行上提处理,对骨折区域进行复位,同时借助X线机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保对线良好后,采用夹板对患者桡骨远端进行外固定处理,外固定时间在6~8周左右。

1.3、观察指标

参照Lidstrom相关标准对两种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其中优:患者桡骨远端C型骨折相关症状消失,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未见畸形及功能异常情况;良: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骨折愈合较好,无畸形,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一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畸形,关节功能有所恢复但受到一定限制;差:患者骨折部位伴疼痛不适症状,出现畸形或关节功能异常情况,活动明显受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87%,参照组为84.62%,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

组别

一般

优良率

研究组/39

22(56.41)

15(38.46)

2(5.13)

0(0.00)

37(94.87)

参照组/39

14(35.90)

19(48.72)

5(12.82)

1(2.56)

33(84.62)

c2

5.415

P

<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受老年患者年龄、机体耐受能力及复杂骨折等的影响,临床诊疗中多考虑保守治疗,存在一定的掌倾角、尺偏角丢失的情况,远期发生功能异常、畸形的风险较高[4]。近年来临床诊疗发现,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对骨折区域复位的基础上,保证掌倾角、尺偏角,在恢复关节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次研究纳入我院近年来收治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就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87%,参照组为84.62%,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P<0.05)。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诊疗中须结合具体骨折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肖容,吴毓强,等.斜T形钛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22):2050-2054.

[2]包杭生,吴峰,陈健荣,等.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4):35-40,46.

[3]刘伟,朱蒙,唐弯弯,等.两种不同的复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0):42-45.

[4]曾荇.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