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6
/ 2
[摘要]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我校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对实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从采用课题式教学的好处以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依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题式单元教学 课题式一体化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实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目前,无论是工科类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意识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为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我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一、以课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1.以课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合理地改革教材,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控制器》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
为此,我校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通过对上百个应用实例筛选、整合形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六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其内容包括: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线路、所用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由六个运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教学单元。六个单元课题分别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步进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第二单元包括电机自动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舞台艺术灯光控制、灯光喷泉综合控制等六个实例,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以看出,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的教学内容服务。
因此,要改革传统教学为课题式单元教学,首要任务是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2.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方面,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生产。通过实用案例的分析与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有保证。另一方面,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先设主题,由主题引出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边讲边学边用新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他们从配角“逼”到了主角的位置上,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将该单元的重点指令很深刻地留在脑海中。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二、以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1.以课题式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授课,在时间上保证每个课题都能做到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实践保持连贯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教师先介绍课程实例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再讲解预备知识,给出解决该实例的编程思路,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编程、上机调试,最后教师给出能成功实现该实例功能的参考答案,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能够对每一个实例,在教师指导下编写出程序,并立即上机试验,校验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这样,在时间上保证每个课题都能做到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实践保持连贯性。学习专业技术课时,理论不能及时联系实践,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就难以有所突破了,通过课题式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
2.课题式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分解课题难度,而且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程序
以“击中目标”课题为例来说明。课题大意:“有一游戏设备,当参与者放入硬币后开始进行10秒的计时。在限定时间内,参与者每击中一次目标,设备就发出击中信号一次,在限定时间以后,再击中目标为无效。游戏结束时,设备自动报出游戏参与者的成绩:击中低于三次,成绩为‘差’;击中次数在三与八之间为‘一般’;击中次数在八次或以上,结果为‘优’。”

学生对本课题较感兴趣,但又觉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预先分析难点所在,在让学生着手完成系统设计之前做好引导工作。本课题的知识点是计数器和定时器综合应用,重点又是计数器的使用。难点有两处,一是多个计数器的灵活应用,一是定时时间的处理。我们的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回顾了计数器的计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本课题中三种成绩需用多少个计数器?暗示三种成绩只有两个数据分界点,则只用两个计数器。跟学生分析用计数器控制显示成绩的思路是:成绩分为“好”和“差”的两种情况各用一个计数器触头控制,而成绩一般的结果则用表示“好”与“差”的两个计数器的触头配合控制。同时还强调要注意,击中目标键应作为两个计数器的共同计数输入控制信号。最后,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定时器的触头用作射击动作的结束控制和到点成绩显示的控制。经过如此的引导,难点被一一分解,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已经很清晰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系统的设计也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难度分解好,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就会得心应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不应直接给出实例中的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而是给出程序的大框架,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该程序的编写、上机验证,最后才给出参考程序供学生作对比、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3.实施课题式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应用能力。任课老师把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都是以某个重点指令的应用为主线。应用程序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较熟练的掌握该单元的重点指令。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我校实施《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改革,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笔者相信,有更多的同行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张全庄.PLC技术应用实训的教改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