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初探(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04
/ 2
[摘要]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审美的主要方面之一,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的审美把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从中国历代书法作品中归纳出工巧、天真、自然、方正、圆熟、丰润、瘦硬、紧结、宽博、雄浑、刚健、秀逸、古朴、潇洒、文静、清雅、端庄、沉着、爽利、老辣、醇和、险劲、犷野、怪奇、狞厉等25种典型的个体风格表现并给予简要阐释,以此作为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书法,风格,审美,范畴,

引言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书法艺术审美是人们较为普遍而又喜闻乐见的一种实践活动,它除了需要掌握最抽象的书法原理、对某一书法作品作最具体的感受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中间层次,这就是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中国的文字书写之所以能升华为书法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汉字的书写达到了审美风格的境界。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它是异常丰富、多样的,宏观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群体风格和个体风格两大系统。书法艺术群体风格是一个集群整体地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格特征,更多的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风格、书法时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风格、书法地域(中国南、北地域乃至南北区域内的不同区域)风格。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则是包括无名姓氏在内的书者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用不同书体创作出来的具体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美。


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美千姿百态,但不同之中又有种种相似性和相近性。在对中国历代书法作品就个体风格进行差异性、相似和相近性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以下25种典型表现并相应稍作阐释,以此作为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的初步探索。由于篇幅和印刷体例的限制,正文中所举要的书法作品的影印件在此未予附录。


正文


1、工巧。工巧是一种精工巧饰的风格。它相涵、相当或相似于工细、工致、精巧、雕饰、华饰,与“自然”、“古朴”、“犷野”风格等相对应。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创作工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巧之美。


2、天真。天真是一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雕虫斧凿之痕的风格。它是书者不拘于成法、不泥于世俗,心地单纯、性情率放、独表性灵、信手而为的结果。在书法的历史流程中,“尚意”的宋代是充满“天真”气息的时代,苏轼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和米芾的《蜀素帖》就极尽天真之态。


3、自然。自然是一种近于天然或宛若天成的风格。它是书者在长期实践基础之上豁然贯通、于自然形象触发“顿悟”而为书的结果。中国书法史上常用“屋漏痕”、“拆壁路”、“虫蚀木”、“锥画沙”、“印印泥”比喻自然之态。在中国书法史上,真正具备自然风格的作品为数不多,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就富于自然风格,晋代王羲之的作品如《十七帖》、《兰亭序》都颇得天趣,是自然风格美的极品。


4、方正。方正是一种字形结体外满、整齐、端方、正直的风格。它给人以严正、密满、静穆和敦厚之感。《张迁碑》是汉隶方正美的代表作,具有方正风格的作品还有晋代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高句丽的《好太王》等。


5、圆熟。圆熟是一种书法技巧纯熟而演化形成的风格。书者因平时对古法帖名家揣摩至深,技巧已烂熟于心,信手拈出皆成法,融会后的技巧当然有质量上的保证。圆熟之作表现性强,其技巧动作丰富的特征自然高人一筹,但因圆熟周到、动作太定型化而较少微妙的变化调节能力,使自身的风格较固定而缺少跨度,生辣不够、气息强劲不足。清朝赵之谦的书作是圆熟风格的代表,在这之前具备圆熟风格的还有隋代的智永和元朝的赵孟等的书法作品。


6、丰润。丰润是一种外不露锋芒、内藏肃穆之气,丰肌附骨,作品无论是肌肤还是气度在整体上都有一种滋润感的风格。丰润的极端是“腴”,丰腴未必肥,“丰”要能“润”,不可留下“墨猪”之态。丰润美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表面的丰腴,即不尚枯笔、不求扁簿,也不倾向于刷笔迅捷之势,其速度感应该是平和的、不求变幻的。二是内面的润,即不纵横奇肆、不剑拔夸张,信手悠悠拈出,是一种极自然、极和谐的笔划衔接和字形安排。唐代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是丰润风格的一个典范。


7、瘦硬。瘦硬是一种与“丰润”相对应,画瘦而质硬的风格。它给人以貌清气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汉隶《礼器碑》历来被奉为瘦硬美的杰品,在唐代草书中,如果说张旭书法的风格偏侧于丰肥,那么怀素的作品则偏侧于瘦硬。


8、紧结。紧结是一种字心攒集,给人以装束紧严、结构缜密之感的风格。表现出此类风格美的代表作有北朝的《张猛龙碑》、唐朝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宋代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


9、宽博。宽博是一种与“紧结”风格相对应,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虚疏的风格。《衡方碑》是汉隶中宽博风格的代表,在书法史上,唐朝颜真卿的楷书堪称宽博美的丰碑。



10、雄浑。雄浑是一种似丰碑巨额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风格。它给人以深沉博大、一言九鼎、雄强有力、阳刚之气的感受。如秦褐汉碑、商鼎周彝和唐代颜真卿的楷书、清朝伊秉绶的古隶等,就属雄浑风格。


11、刚健。刚健是一种有“雄浑”的阳刚之气,但更加突出“键”即力感的风格。刚健之美在于发“力”,这个力不是物理之力,而是通过对比、弹性、逆势等一系列辅助手段呈现出来的,生硬的刻凿是难以为继的。甲骨文是刚健的,唐朝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线条丰腴健劲,几如钢筋铁弓,有一发千里之势,是刚健风格的最好代表之一。


12、秀逸。秀逸是一种与“雄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风格。它可以是娟秀、雅逸、恬静、轻松、妩媚、柔婉、清丽等,体现出成熟、理性的特征。南帖是秀逸风格的典范,晋代王羲之的书法、元朝赵孟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大王小行书就相当秀逸。


13、古朴。古朴是一种脱去巧饰、见出自然与真性情的风格。古朴的内容包括“质”与“拙”这两个方面,它不拘于小处的微妙处理,立足大气氛的把握,是一种宏大的审美气度,因而从古朴之美中可以引伸出磅礴大气、取象恢宏、深厚沉稳等偏于壮美的内容。古朴之风,常常给人以历史感,有时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书法鉴赏一是在本属自然的非书法作品中发现古朴美,二是在后人刻意求古的作品中理解古朴美,如上古留下的字迹、古人游历时留下的摩崖题名和清代金石小学家们那种强调气息、不求小处变化的篆隶作品就很显出古朴的风格。


14、潇洒。潇洒是一种挥洒自如和逸笔草草、轻松而幽雅自如的风格。是具有一种偏于外表的、柔性基调的、翩翩风度的美。潇洒风格是书法技艺的熟练升华到风格层次的显现,鉴赏此类作品可以观照到书者娴熟的技艺。风雅的官员与翰林学士以及精通艺术的学者大都书法风格潇洒,唐朝褚遂良的楷书、宋代米芾的行楷书、元代鲜于枢、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书法都具潇洒风格。


15、文静。文静是一种内力含蓄、形式内敛、以静取胜的风格。它是典型的满腹珠玑、锦衣绣口、饱学聪颖的士大夫格调。文静绝非完全不重书法的运动感,只是动感不以强烈的动态表现出来,是将运动感从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层、内含不露,在呼应揖让之间以欲擒故纵的方式完成的。文静风格颇具优游之态,常常使人感觉出其不屑外显的幽雅气氛,给人以和平、宁静、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清朝董其昌行楷书是文静风格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