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桥梁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2

【论文关键词】桥梁 钢筋混凝土 砌体 施工过程 质量控制
  【论文摘要】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要经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等工序过程,搞好各工序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

  
  1 模板工程
  1.1模板要求
  (1)模板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
  (2)施工前应做好模板设计,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住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1.2施工要求
  (1)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并严禁隔离剂粘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2)模板在其支架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支撑。
  (3)模板安装过程中,其拼缝不应漏浆且不应大于2.5mm,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不应大于2mm。
  (4)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砼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要保证安装准确牢固。
  (6)在浇筑砼之前,模板应先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内的杂物要清除干净。
  (7)模板拆除时侧模不得损坏砼构件的棱角,底模应在砼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2 钢筋工程
  2.1材料要求
  (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并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2钢筋加工要求
  (1)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
  (3)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4)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
  2.3钢筋的连接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焊工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
  (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其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毫米,否则属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全部受力钢筋面积不宜超过50%。
  (4)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钢筋的最大弯折处,且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5)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6)在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毫米,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毫米,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宜为50毫米。
  2.4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2)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宜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4)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5)钢筋焊接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及时出具试验报告。3 砼工程
  材料要求:
  (1)水泥出厂应有合格证,且不得超过三个月,进场后需进行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对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2)砼应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配比通知单进行拌制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严格对砼所用材料计量。
  (3)砼应按有关规定充分搅拌。
  (4)砼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杂物。
  (5)砼浇筑过程中应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确定并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的腿下面、吊车梁的上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6)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应清除已硬化砼表面上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砼层,并加以充分湿润且不得有积水,在砼浇筑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恸柱浇筑前应先在底部填5—10厘米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


  (7)梁板要整体浇筑,浇砼时要保证砼保护层厚度;砼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即开始浇水养护,梁板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柱可缠塑料膜保持内部水分。
  (8)砼振捣要密实,厚度小的构件用平板震动器振捣,柱梁用震动棒振捣。
  (9)砼浇筑时,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应设串筒或溜槽,构件高度过大时,应每隔2—3米留置一处浇灌孔,浇筑过程中砼不得产生离析现象。
  (10)砼应随砼的浇筑在搅拌地点随机取样,按有关规定留置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质量的试块,送试验室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

  4 砌体工程
  4.1材料要求
  (1)砌块应有出厂合格证,砌块品种强度等级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块进场应按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3)砌筑砂浆应在砌筑前按设计要求申请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对材料进行计量、并充分搅拌。
  (4)施工现场砌块应堆放平整,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有防雨要求的要防止雨淋,并做好排水,砌块保持干净。               4.2施工要求
  (1)砌筑砂浆搅拌后的稠度以5—7厘米为宜。
  (2)砌筑砂浆应按要求随机取样,留置试块送试验室做试验。现场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3)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中,如砂浆出现沁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4.3质量要求
  (1)砌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
  (2)砌块排列合理正确,留槎符合规定,接槎牢固平整,灰缝厚度符合要求。
  (3)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准确。
  (4)不同砌筑材料应按照不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