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银行的价值链增值策略分析(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运用“价值链”思想分析,认为我国小银行的价值增值环节在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即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环节,这是小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战略环节”。我国小银行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问题。

  关键词:价值链 小银行 SWOT 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价值链”的构造及其含义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引入,他把它当作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工具。“价值链”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分析工具,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价值链的本质是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增值链。价值链思想是基于制造业提出来的,但是它同样适用于银行领域。
  商业银行的“价值链”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银行的基本活动,包括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是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活动。另一部分是银行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商业银行辅助性活动是指不直接向外部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是向银行内部业务部门提供支持或维护银行基本运营的活动。辅助活动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由于其支持的是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因此,辅助方式选取的优劣,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力。价值链思想认为,对于不同的银行,价值链上各链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银行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体现在某几个链节上。
  
  我国小银行的价值链增值环节
  
  小银行的界定
  “小银行”是与“大中银行”相比较而存在的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均不同:其共同特点在于资本金少、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对象集中、地域性突出等。如以资本金为衡量标准,在美国,二战以前为10万美元以下;而二战以后,2亿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及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均属于小型银行之列。在我国,小银行的发展刚刚起步,对小银行也没有统一的概念;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在非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中,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十大股份制银行这些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之外,都是小银行。本文所述的小银行,确切地讲应该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在非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中,小银行主要包括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以及民间私人性质的钱庄。
  20089222194271877801.jpg
  小银行的价值链增值环节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因此,我国小银行要想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环节”。
  辅助性活动的价值增值环节 我国小银行在经营体制上多采取股份制的经营方式。但许多股份制小银行的产权组织形式还不规范, 有企业全资附属、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形式, 这必然导致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不利于股份制小银行业务开拓和风险防范, 不利于商业银行竞争方式由外延扩张, 所以要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体制优势, 必须进一步进行体制创新。由于小银行本身所具有的“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使得我国小银行目前在这一环节具有国有商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小银行可以在这一环节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值。但是,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图通过建立有效的法人授权和内部效率机制来消除法人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与其他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小银行在体制方面也难显优势。因此,我国小银行要想仅靠体制上的创新来保持其“战略优势”是很困难的。
  基本活动的价值增值环节 如前所述,从价值链的构成来看,银行业的基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上游的产品开发设计和产品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活动。本文分别就价值链的各环节对我国小银行的增值链节进行分析:
  产品开发设计环节。金融产品同质性强,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同业之间极易模仿,加之我国小银行自身规模小、资金薄弱、人才匮乏,因此依靠产品开发确保市场定位难度很大。显然,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并非我国小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战略环节。
  产品制造环节。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企业可以在这一环节通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或提高产品的质量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但是,由于银行产品的制造流程简单,产品本身的内在价值极其低廉,顾客在选择银行产品时,看重的也不是银行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是产品以外的附价值。因此,不仅是小银行,任何银行要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都很难在这一环节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