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1
语言学者对语言词汇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这足以显示语言词
汇的重要性。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如果不了解词汇的特定文化内涵,就
不可能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词汇,就更谈不上如何使用语言。在本文中,
笔者将从汉英语言的词汇空缺、汉英词汇的不等值现象、由对词汇的体验
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的联想及随英语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词汇等四个方
面对词汇研究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让初学者对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词汇教学词汇空缺词汇不等值词汇联想词汇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而词汇又
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
民族特性,语言的民族特性自然会由词汇反映表达出来,这就使得词汇具
有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如果不了解词汇的特
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和使用词汇,也就更谈不上如
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很多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为缺乏对所学语言的
文化的了解,或是受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
正确地理解所学语言的词汇,影响了阅读效果。由此及彼,语言学习者在
写作和交际中所发生的词汇错用现象、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也可以归为这
一原因。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语言教授的教师,在讲解所学语
的词汇时,除了要讲解词的意义和用法外,更加要介绍词的丰富的文化内
涵,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篇小论文里,本文作者将就如何
在词汇教学中挖掘、讲授词的文化内涵发表一点个人的拙见,希望能给语
言词汇教学和词汇习得者些许帮助。
一、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空缺介绍
由于历史、地理、语言、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差异,不同民族之间
的语言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一种语言中所具有的某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
也许并不存在。比如在汉语中,我们有“干部”一词,然而在英语中从不
用“cadre”表示“干部”。我们只能用“officialadministrator”或
“functionary”来代替“干部”。又如汉语中的“红娘”,“望子成
龙”等会让外国人感觉吃惊而不知所云。再如英语中的“motel”、
“brunch”、“Hippy”、“cowboy”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单看其字面
意义,是很难把握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如汉语中的“饺子”、“麻
将”、“太极”、“叩头”、“阴阳”,英语中的“egghead”,“ice
box”,“decadents”,“Punk”等。英语老师只有解释清楚这些词语才
能确保学生的正确理解。
二、汉语和英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介绍
产生词汇不等值现象的原因是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某一词在一种文
化中具有多个意向,而当转移到另外一种文化中去时,就未必如此。比如
英语中的“uncle”可以指代汉语中的“姑父”、“姨夫”、“叔叔”、
“舅舅”等。又如英语中的“board”不仅仅表示汉语中的“板子”,还
可以指“船舷”、“海岸”、“伙食”、“委员会”、“部门”、“舞
台”等,甚至可用来做动词。这类词汇不等值现象是因为词义大小不等所
致,还有因褒贬色彩相反或相左而导致的词汇不等值现象。如英语中的
“inpidualism”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格外值得推崇的精神,可以说其
中蕴涵着“个性的价值地位超过一切”的美国文化核心,它包含独立、奋
斗、创新的意向。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却具有贬义色彩,人们把它
与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相联系。再如“ambition”一词,具有褒贬
两种色彩。我们习惯上把它译为“野心”。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根据语境
还可以译为“抱负”、“理想”和“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