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2

内容提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运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将英语课的导入多样化,使教学内容很快就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了“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促进英语学习。有效地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英语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性发展,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主导着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势。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改革的春风,它不仅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使我们对智能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为智能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的指导。如何将此理论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克服他们对英语的厌学情绪,多年来我在做着不懈的探索。

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智能感念,建立了宽泛的智能体系,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

加德纳把智能分成: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自知— 内省智能( intelligence),交往—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八种。

这一理论 的要点,从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1)上述八种智能可归三类:一类是以对象有关的(object-related ),包括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些能力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制与塑造;一类是没有对象的(object-free),包括言语智能与音乐智能,他们是依据语言与音乐系统而决定的;第三是与人有关的(person-related),包括人际与内省智能。(2)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与其他智能的独特的思考模式,然而他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综合运作的。而且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数种次类智能(Sub-intelligences)。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个方面的潜能,智能是发展的,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就给了很多人希望,特别说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没有优势的人。加德纳关注的正是这些人。这好比给一个误判了死刑的人平反,宣布无罪释放一样,它带来的是一种喜悦,一种激动,一种希望。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它使老师看到了学生们的多种潜能,看到了“人人有才”,“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增强了 我们对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传统的智力理论赐给教师的是一副单色的眼镜,只能看到某一种“颜色”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给予教师的是多种颜色的眼镜,它使教师能够看到各种“颜色”的学生,学生在教师眼中变了。这就是这一理论的灵魂,给教育带来的杰出的贡献,即它从多种途径上扩大了受教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助于改变教师,家长悲观主义的学生观,形成乐观主义的学生观。我们知道胡一舟,20岁的他智商只有30左右,然而他在乐团的熏陶下,却能够挥舞指挥棒,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漫画家蔡志忠从小迷上画漫画,荒疏了中学的功课,但他最后创办了自己的“卡通公司”成了有影响的漫画家。

同时,多元智能的理论及其学生观为我们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面向全体”“为了每个孩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为什么要“面向全体”?以往可能从理论的角度,法律的角度去说明,而现在多元智能理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都是需要开发的,也都是值得去开发的。

三、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导入—激趣激思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我运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将英语课的开始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人人关注的环境导入,从直观的动画片导入,从动人的音乐导入,使教学内容一下就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激趣激思,使学生在愉悦情趣之中学习英语。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英语第三册第26课《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一课的开始时,利用电脑制作的母鸡孵小鸡和幼年爱迪生学着母鸡孵小鸡的动画片同时配以小夜曲进行导入。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展开想象:“What is the hen doing?” “ What is the boy doing?” “Who was the boy?”   “How many inventions did he have?” “Do you want to know his story?” 对于我这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没有文字提示,但大家却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兴趣之高涨,语言之流畅,是以往我仅靠语言组织教学来教这篇课文从未有过的。他们思考的自然而然地与本课要学的内容联系了起来,且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堂导入,起到了大声组织课堂纪律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向人们常说的“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录象和课件都是视觉媒体,可以给学生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情境,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是利用视觉—空间智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办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而且可以触发人的情感因素,对理解知识是非常有好处的。正如柏拉图所说:“通过愉悦的心灵来教导学生学习,则可能更确切的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倾向”。的确,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听觉音乐智能都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实践证明多元导入——这一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能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运用节奏韵律开发音乐潜能—寓教于“乐”

柏拉图说过:“节奏和和声蕴藏于灵魂深处,并在那里掌握着最强有力的支配权,滋润身心 。”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音乐智能放在第二位进行分析,可见他对音乐智能的看重,因为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有久远的发展史,而且他们可能源于同一种表达媒介——声响的表达。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我认为音乐应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有必要将音乐蕴涵的音调和节奏融入语言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