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气象影视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3
/ 2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地市级气象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性地分析新时期电视天气预报的新变化及电视气象资源开发对气象影视生存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提出开发电视气象资源与气象影视产业生存发展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气象影视 发展 思考
引言
气象部门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各级电视台的重点时段播出,快捷、实用的气象信息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类型,还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气象信息和预报的最直接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气象节目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入新时期的气象影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应地对气象影视服务内容上、技术上、质量上和管理上也有了新的要求。
一、气象影视在服务社会中发展及遇到的问题
(一)气象影视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发展
气象影视发展之初,中国气象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天气预报工作的通知》,在行政干预下授予气象部门节目制播权,促成了我国气象影视产业的大发展。目前的气象影视服务已从单纯的天气预报信息提供向高质量的气象影视节目制作转变,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气象影视因此走出了单纯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圈子,开始制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气象资讯和气象知识节目,甚至已经涉及到“气象”范畴之外的更大空间,随着2007年气象频道的开播,更是将气象影视工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气象影视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
气象影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势必引起广电部门的关注,随着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推进,广电部门的经营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行政干预下授予气象部门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播权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有的地市级气象影视制播权已经由广电部门收回,气象部门只负责提供相关的预报产品。怎样稳定、巩固节目的制作经营权和争取更多的节目时间则是气象影视产业生存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二、地市级气象部门影视发展的制约性
(一)节目内容、形式单一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在全国省、市、县相继开办了气象影视节目,使气象影视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显著的作用。虽然我们在节目制作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节目形式单一化、模式化倾向严重,各个频道千篇一律,无法满足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大量雷同的节目内容后面是节目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随着电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需求不断提高,观众对模式化、固定化的《天气预报》节目将产生巨大冲击,使其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发挥因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气象影视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节目播出时效性差
与中央及省一级电视台不同的是,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大多都在晚间播出,很少有在白天实时播出的,这种模式极大的制约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观众需要的是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信息的服务时效偏短,仅局限在48小时内,而电视又是广大观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这使得节目的可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尤其是汛期复杂性天气增多,遇到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电视天气预报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
(三)节目制作创新机制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
气象影视产业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要有大的投入才有产出。气象作为一门公益事业,主要是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和为党政领导的决策服务,其公益性被定为气象影视服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通过各级气象影视人员的不断开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气象影视成为了部分气象部门的支柱性产业。但由于气象影视所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气象部门的其他经费所需,而无法进行产业发展必要的现代化建设和设备更新。面对激烈的竞争及广电部门对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更高要求,逐渐暴露出资本投入的严重不足等问题。这种局面制约了气象影视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节目时间又受制于广电部门,造成各气象影视单位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无法在电视专业化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三、北海市气象影视发展策略
(一)重视对现有气象影视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影视制作是一门对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现在本市局制作人员,自学了相关影视制作方面的内容,虽然熟悉计算机操作,但与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技术人员相比,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很难做出高质量的节目来。例如一般我们的电视天气预报时效在2-3天,但有的编导为了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增加了5-7天的逐日滚动预报,这样做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可以使观众根据天气变化安排日常生活,可我们的节目时间大多在3-5分钟,除去主持人介绍的大量生活及农业等方面信息外,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记住如此多的信息是不太可能的。
(二)加强对节目内容的创新,探索气象影视发展的新出路
多年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形成了固定的老套路,传统的天气预报基本上都是主持人对着卫星云图或天气形势图播报天气情况,24、48小时预报全市各县区相差不大的天气和温度,城市预报则是带字幕的广告画面加配音,观众往往是看了全市的天气形势后就再不愿看后面各县的天气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收视效果。其原因是电视天气预报没有跳出气象专业的圈子,没有把气象和电视真正融合起来。因此,我们要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气象咨讯类、科普类等节目,增加预报服务的时效、范围和领域。在栏目的方向和定位上下好工夫,避免节目内容、表现形式过于程序化、单一化,大力发展有个性化、人文化的天气预报节目。

(三)整合气象影视产业,促进气象影视集约化发展
气象影视的集约化发展,可以避免县局重复投资,有效节约资金,充分利用了市局设备人力资源,提高了节目质量,画面清晰度高,气象信息可以更好的为当地防灾减灾服务。
(四)拓宽气象影视发展思路,开拓气象影视市场
加强与相关影视传媒公司合作,努力实现气象影视资源扩张。影视传媒公司不仅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市场运作理念,还有较好的媒体整合传播、制作能力。通过双方合作,来拓宽电视气象的领域,对规范市场、提高媒体服务水平,提高节目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气象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阶段,气象影视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日趋激烈的挑战和竞争。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变观念,立足创新,力求在运行机制、设备投入、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提高制作水平和能力,不断丰富节目的形式、内容,真正提高气象影视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可视性,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把气象栏目办出特色、做出精品,提高栏目收视率和知名度,北海市气象影视发展一定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作者单位:北海市气象局 广西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