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专业高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1
/ 2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人类最大的信息来源之宝库,计算机和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专业对信息需求的特殊性,他们的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愈加受到学校与老师的重视。
一、文献检索对旅游专业高职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
(一)旅游专业对信息需求的特殊性
1、时效性
旅游是一项对时效信息要求比较强的专业。与旅游相关的数据信息每秒钟都在刷新。实时信息反映着旅游业的动态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间,如世界性的对旅游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或特定时间区间,动态数据可以直接为旅游研究和统计提供有效而真实的证据。旅游信息刷新速度之快,可以说使得文献检索成为旅游专业高职学生必备基本能力。只有拥有它,学生才能从瞬息万变的数据更新中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综合性
旅游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相关信息可能涉及文化、历史、地理、规划、经济、环境、医学、园林、宗教、自然、公共关系等相关专业的内容,并和政治、政局、突发事件等密切相关。相对的,和旅游有关的信息来源的本身属性或学科属性也不尽相同。旅游文献和信息可以说包罗万象,能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数不胜数。旅游专业文献和信息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3、争议性
旅游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经历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如果要说到其接受市场的指导,则时间更短。我国在西方国家兴起近代旅游业及其相关研究的时候,完全没有参与其中。上个世纪二战以后,现代旅游业飞速发展,我国也错过了世界性全面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一整套管理、教育体系的今天,我国关于旅游专业的研究和教育都还相对落后。再加上我国具体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对外国管理、教育经验及理论进行照搬,这也增加了我国旅游理论基础建设的难度。因此,在学者辈出的今天,根据各个学者自己的理解和其研究方向的需要,很多相关定义、概念、原则等内容等还没有权威定论,信息检索到之后,学生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或者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信息,或者通过总结自己提出新的主张。
4、海量性
旅游专业信息的时效性、综合性和争议性直接导致其具有海量性的特点。大量的有用或相关信息充斥信息平台,看似相似但侧重点又不同,或者出现表面没有关联,其实连带效应明显的情况。时时更新的数据也使得信息量大增。海量的信息,加大检索难度更加大甄别难度。
5、补充性
鉴于旅游专业网络及其他媒体信息具有以上的特点,我们的教材无法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数据的调整和修改,甚至一些操作技能的适时变化也不能在常规教学中完整体现。因此,文献检索成为旅游专业学生把握专业的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一大法宝。也是全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这种补充不但被教师广泛利用,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这样的特殊专业时不能拘泥于课堂课本,要不断开拓视野,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高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普遍不高
1、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有限
高职学生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有限。虽然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但是仍有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认知还处于“聊天工具”“观看电影及视频的工具”或“网页浏览”,真正涉及到文献信息检索的时候,学生束手无策。当然,前文也提到旅游专业信息本身具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本身也造成旅游专业文献检索难度大。有时候关键词输入不当,检索结果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
2、信息甄别能力不强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时效性造成检索信息数量众多,如何从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在进行文献检索过程中面对的第二大难题。实时的信息可用价值才高。不光是学生存在甄别困难,跨行的教师可能都会出现文献检索障碍。
3、信息分析能力不高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本身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普遍偏低。其综合分析能力也不能和一般高等院校学生想比较。海量的信息和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的信息通常让学生第一感觉头昏脑胀,无从下手。面对众多的信息,学生反而会滋长懒惰情绪,缺乏甄别与分析的动力,结果导致很多适用信息被湮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旅游专业高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策略
(一)专业素养培养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诸如图书管理及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这类课程一般是通识教育类型,教师的讲解和示例具有普遍性而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这样,往往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概念和基本操作层面,而不能达到对其专业有所帮助。因此,通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印象也不深刻。在此,本文建议在这类课程教育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总结而言,可为:任务驱动─自主讨论─评价总结。
1、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任务设计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任务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要有实用性、新颖性;

(2)任务要有渐进性、层次性;
(3)注意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2、自主讨论
任务呈现后,教师不能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讨论与教师指导。
3、评价总结
单纯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因此总结是关键。在总结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任务完成总结
在对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时,除了对好的方法进行介绍、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错误的总结。学生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而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疑惑的地方或者是多数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在总结的时候应该把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防止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总结
在进行总结时要用直观的语言对本节内容进行完整的概括,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将一些优秀学生解答问题方法提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
总结评价应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还应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中。通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及能力。
(二)思维习惯养成
专业性的课程在学生整个学习中毕竟只占少数,为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其检索技能,其他课程老师应树立培养意识,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大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大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在参与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另外,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如果能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将有利于其专业知识的积累,并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
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中,教师一般都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希望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给学生。然而,在这种教学状态下,由于信息量大,往往学生也就是走马观花。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作为将教学由过去单纯的“教”与“学”转变为“交流学习”的主角的师生双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就应该进行协作。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检索,并对学生的有效检索结果予以采纳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生的检索结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形成良性循环,可谓一举数得。
在专业性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检索习惯。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强化,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检索能力,真正提高其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其中,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正是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的大练兵,文献检索技能也应在这一阶段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对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具有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和各种活动中注重启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习惯发现问题后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学生一旦具备这种能力,养成这种习惯,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程云飞.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http://www.edu-first.com/discourse/show.asp?id=1324
[2]程云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模式、方法与实践,http://www.edu-first.com/discourse/show.asp?id=1325
(作者单位:1.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2.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