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之道——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沉思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08
/ 2
一、“将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
在该书中首先提到了将人力资源管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可以看出“洋为中用”以及“国际惯例”无疑成为了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所在,这也是本书第一章中所讲述的主要内容。这一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等于“计划生育”?“洋为中用”与“国际惯例”、“新木桶原理”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展望。将具体的认识与感想总结如下:根据刘昕教授的陈述,我们有不少企业一听到某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或者其他一些企业的一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去学,今天搞员工持股、流程再造,明天搞平衡计分卡、能力工资,生怕落后一步,但是却从不考虑这些新的概念或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产生的原因,或者他们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因此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浪费并且得不偿失。于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实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不是孤立的,它必须立足于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之中,立足于企业的竞争环境,同时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
在这一章中我所最感兴趣的部分应该属“传销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部分了。自从“传销”这个词语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以来,我便因它的神秘和巨大影响力而万分好奇,书中所举出传销案例是在2004年前后“2000名大学生坠入‘欧丽曼’传销网”,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总理的心,动静不可谓不小。刘昕教授在书中讲到“传销组织者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几乎所有理念和智能管理模块全都用上了,而且用得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才导致很多大学生义无反顾地进入传销领域,并且经过警方以及学校教育仍然不思悔改、一有机会就想继续从事传销的重要原因。”我自知对与传销的了解微乎其微,但是在我看来,之所以有2000多名大学生(所谓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如此沉迷与传销活动,它至少在“企业文化”、“员工保留与激励”等方面有其出彩和难以抗拒的地方,看了本书具体总结的几项传销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才不禁恍然大悟:还真的运用了不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方法与理念,或许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良好案例。具体如下:
1、传销组织中有明确的人力资源定位。传销组织首先排除了两类大学生,分别是: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家庭非常贫困的大学生,而把发展对象锁定为家庭相对贫困,但是还是有微薄的经济基础的大学生。这不正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选人的重要作用吗?选人做得好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而且还对留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组织必须非常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吸引和留住什么样的人,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才都能够为我所用,因为有些人是招不来的,还有些人是招来也留不住的。
2、传销采取内部员工推荐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招募与甄选》两门课程中学到过“内部推荐”这种招聘方式,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员招募的成本很低;内部人员往往会首先对外部候选人做一番粗略的考察与评估,在确定被推荐者确实有可能符合本企业的用人要求时,才会作出推荐行为;内部推荐者往往会向外部候选人详细介绍本企业内部的一些情况,有效避免“现实震荡”的问题。
3、高额报酬吸引,亲眼可见的前途。王朔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至此很多人多一这句话作为了信条。足以见得薪酬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的,对于企业来说无论员工为企业工作的原因有多少条,能够获得与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相匹配的报酬恐怕都是他们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据我所知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无法向员工支付公平的市场水平工资。
4、入职培训和贴身的在职培训。培训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员工的满足感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而且能够使员工充分实现岗位的需求,使能岗顺利实现匹配。在企业中对新员工的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中新员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
5、传销组织中有浓厚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使命感及组织归属感。通过本书了解到传销组织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大家同吃、同睡,具有浓厚的家庭氛围。在企业中薪酬是留住员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相信真正忠诚却不是能够通过薪酬而买来的,而需要员工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传销组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以上就是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传销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及我对此的一些浅薄看法。
二、员工与企业的“婚姻”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比喻为“婚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比喻方式,因此认真研读并在这写下自己的一些看法。都说夫妻的相处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刘教授认为企业与员工也是如此这般。他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最初也有一个相亲的过程,就是招聘与甄选的阶段,将之比喻为相信我觉得虽然不是完全恰当,但也是无可否认得形象;再者,企业和员工需要通过试用期这个阶段来完成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想必从这个阶段开始双方就在不断磨合,往后更是需要不断地磨合来维系这种“婚姻”关系,才能“白头到老”。

虽然我不是完全赞同运用婚姻来比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但是就“磨合”来说,对于企业和员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章在讲企业与员工的“婚姻”关系时,提到了“顾客第一”还是“员工第一”的问题,着是我一直以来都难以回答与分析的问题,所以我将着重讲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以及我的想法。
我国有许多企业秉承“顾客第一”、“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他们在任何时候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无论客户多么无理,多么苛刻。但是在本书看来“一个不知道尊重员工的企业,根本不能指望员工发自内心地对客户提供真诚的服务。只有当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时,他们才有可能将这份关爱推及到接受服务的客户身上。”书中还举出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有效地证明了企业不仅需要充分地重视顾客,还应该充分地重视员工。说道对员工的重视与关爱,于是本书提到了EAP员工援助计划,面对当今的竞争压力,就业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裁员也就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如何才能让员工不把被裁当做灾难、让裁员不影响整体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不得不承认是一个难题,而EAP则或多或少地对此有一定的帮助。
三、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第四章:“领导与文化:对‘灵魂’的激励”中,有一个论题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在学校的课程中专门选修过有关于“企业文化”的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也经常会提到“企业文化”这个词语,但是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应制定怎样的企业文化?等问题至今还令我有些模糊。书中明确提出“企业文化不是“玩花活儿”,企业应该将“杜撰”、“抄袭”企业文化,转为“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那些所谓的服装、徽标、歌曲、口号、横幅等形式化的东西很多都是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纯粹的精神号召,但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蕴藏在企业的所有活动之中,与公司制度、政策、管理、领导相一致的。
四、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在本书的第六章中主要谈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帮助,要想仅仅依靠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企业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让
人们体面、自尊、心安理得甚至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地获得自己利益的机制,因此我认为对与薪酬的设计也应该将员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价值实现等需要综合考虑。
在本书中介绍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个薪酬体系,即“全面报酬”。对于“全面报酬”这个概念我还是首次接触,在新奇之余也深感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现“全面报酬”:全面报酬=薪酬+福利+学习与发展+工作环境,它是薪酬、福利、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绩效和认可、开发和职业发展的机会的有机整合。这种计薪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员工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以更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薪酬应该“透明”还是“保密”的问题,可以看出刘昕教授是主张薪酬透明、公开的,在他看来实行薪酬保密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应该实行薪酬的公开,让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劳动回报,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有效地避免员工之间的互相猜忌,从而提高整体的士气和凝聚力。这种观点当然不无道理,但是在我看来,不能将薪酬的公开与否看得太过绝对,应该是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员工的层级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的,如对高层领导的薪酬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等措施。本章还提到了“宽带薪酬”,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词汇,看了书中的介绍才了解到这是一种充分适应“扁平式”管理结构的一种薪酬模式,具体就不做详细阐述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浅显的语言却蕴藏着非常深刻且实在的道理,相信它无论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人士来说都是有所用处的。
(作者单位:包钢保卫部 内蒙古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