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向“后调性”的历史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大小调功能和声调性体系是西方音乐自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后期三百年时间内作曲家们普遍遵守的创作准则。当西方音乐的历史画卷展开至中后期浪漫派时,极端半音化和与之相应的极度的音乐情感表达、非大小调式体系和与之相应的异国情调音乐元素,等等,渐渐泛滥成一股离心之力,调性的逻辑伟力似乎在其无限制的开疆拓土的过程中逐渐耗尽了能量,显出疲态,最终,调性不再是凝聚所有音符组群与各种音乐表现参数的结构之力,或在极度复杂的线条化与半音化织体中隐而莫辨;或在频繁的调性游移与主音"漂浮"状态下松弛乏力;亦或在各种另辟蹊径的"理性逻辑"的围攻之下岌岌可危;更在音色、节奏等"次要"参数独领风骚时消散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