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沙地不同树龄小叶杨的水分利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在黄土高原树木生长经常遭受水分不足的制约,导致形成大面积"小老树"。选取"小老树"形成面积最大的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研究不同树龄(31~34年生和49~54年生)小叶杨生长季内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揭示不同树龄小叶杨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机制的阐明及其改造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31~34年生小叶杨一日中液流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早,而49~54年生小叶杨维持液流峰值的时间较长。2)旱季31~34年生小叶杨液流密度低于49~54年生小叶杨,且超过最大值后液流密度出现下降现象,随着雨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液流密度会显著增加;49~54年生小叶杨雨季的液流密度低于31~34年生小叶杨,其液流密度随环境条件达到饱和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其液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反应不敏感。3)2个树龄小叶杨整株耗水量差异不大,但31~34年生小叶杨单位面积的耗水量显著大于49~54年生小叶杨。表明低龄小叶杨液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大,而高龄小叶杨的水分利用趋于保守化,对干旱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