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目的对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食物暴露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寻找可能危险因素;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及环境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6月15日3时30分,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22时,共发生病例56例,均为夜班员工,夜班员工罹患率为40.00%(56/140)。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6月14日夜餐的炸鸡翅是危险食物(RR=∞,P〈0.01)。共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环境样本36份,其中32份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菌(09:Hg,m),检出率为88.9%;分离到的17株菌株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可能由鸡翅引起的肠炎沙门菌感染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建议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