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应用VRD为诱导治疗方案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评估疗效及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根据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及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NDMM患者87例,年龄[M(Q1,Q3)]为56(51,61)岁,其中男51例(58.6%)、女36例(41.4%)。诱导治疗2疗程后总有效率(ORR)为95.9%(71/74),深度缓解[≥完全缓解(CR)]率为13.5%(10/7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为51.3%(38/74);诱导治疗4疗程后ORR为95.2%(60/63),深度缓解率和VGPR及以上比例分别上升至46.0%(29/63)和77.7%(49/63)。根据患者(≤65岁)是否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39例)和未移植组(36例)。移植组患者诱导治疗后88.8%(32/36)患者达VGPR及以上,深度缓解率达55.5%(20/36),移植后该比例分别增加至97.1%(34/35)和77.2%(27/35)(88.8%比97.1%,P=0.174;55.5%比77.2%,P=0.055),骨髓MRD阴性率由44.4%(16/36)提升至77.8%(28/36)(P=0.004)。未移植组患者中位诱导疗程(4疗程)后≥VGPR为74.2%(23/31),35.5%(11/31)的患者达深度缓解,MRD阴性率37.0%(10/27)。移植组患者最佳疗效达CR的患者比例(34/38)高于未移植组(17/32)(89.5%比53.1%,P<0.001),且移植组患者(29/37)获得骨髓MRD阴性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16/29)(78.4%比55.2%,P=0.045)。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6.3(20.8,3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中位总生存(OS)期均未达到,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4%和87.2%。标危组和高危组、移植组和未移植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结论VRD诱导方案对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及显著的生存获益,VRD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对加深患者的缓解深度、促进MRD阴性、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30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