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后3 h血清胰酶水平对胰腺炎的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对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操作、合并疾病、术后3 h和24 h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等,分析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对PEP预测的临界值。结果共纳入491例患者,其中29例发生PEP。PEP组与非PEP组患者比较,女性[75.9%(22/29)比49.1%(227/462)]、胰管造影[65.5%(19/29)比32.0%(148/462)]、胰管插管[27.6%(8/29)比11.7%(54/462)]、合并冠心病[17.2%(5/29)比4.5%(21/462)]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3.63、6.25、6.4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管插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4,95%CI:1.315~9.713,P<0.05)。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预测PE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95%CI:0.842~0.951,P<0.01)和0.915(95%CI:0.881~0.948,P<0.0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0,P>0.05)。淀粉酶水平临界值为1.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敏感度为93.1%;临界值为3.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特异度为93.3%。脂肪酶水平临界值为2.5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敏感度为93.1%;临界值为6.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特异度为91.3%。结论ERCP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是预测PEP的理想指标,且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
出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