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进人才的最优激励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多重性,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果,可能导致对教师激励的扭曲。主观评价则由于可信性问题,难以获得被评对象的认同。本文试图考察综合利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教师劳动激励的效用。研究发现,当客观评价的扭曲程度较小时,单独使用客观评价即可达到最优,即客观评价的替代性发挥主导作用;而当客观评价的扭曲程度很大时,两者的互补性更为凸显,即主观评价的引入使得本来无法单独使用的客观评价变得可用,并且两者的可用性都比单独使用时更好。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教育经济评论》 2016年2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