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光辉——谈谈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张爱玲成名之时,亦正是潘汉年等在沪上孤岛驰骋之日。盖抗战前上海文艺界,原为左联之天下。潘汉年是有共产党籍的左翼作家也。左联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地位如何,姑置不论,但在左圈内外的作者读者,都是些有使命感的青中年则无疑也。他们对当时社会之不平(socialinjustice)有其敏感。对帝国主义尤其是日寇之侵我,更有其报国与愤恨之心。形之笔墨,也就是太史公所说的"发愤之所作也"。总之,他们都是一群不能安心于醉生梦死生活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他们心中虽未能忘掉自己;但是他们心中也有苦难的社会,衰弱的国家,和不平的人类。个人虽无力回天,但总不能忘情于身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世纪》 1996年1期
出版日期 199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