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人流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流术患者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下腹部及腰骶部2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下腹部雷火灸治疗20分钟,每天1次,共1天。采用疼痛强度分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刚结束时、0.5小时(hou r,h)、1.0h、2.0h、4h疼痛强度分级情况;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眩晕、寒战、低血压、皮肤潮红或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刚结束时、0.5小时(hou r,h)、1.0h、2.0h、4h疼痛强度分级评分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人流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给予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改善,同时对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人流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流术 不良反应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人流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流术患者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下腹部及腰骶部2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下腹部雷火灸治疗20分钟,每天1次,共1天。采用疼痛强度分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刚结束时、0.5小时(hou r,h)、1.0h、2.0h、4h疼痛强度分级情况;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眩晕、寒战、低血压、皮肤潮红或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刚结束时、0.5小时(hou r,h)、1.0h、2.0h、4h疼痛强度分级评分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人流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给予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改善,同时对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中医特色护理雷火灸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人流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流术 不良反应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慢阻肺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穴位贴敷 雷火灸 中医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将温经散寒散外敷联合雷火灸法应用于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23年5月- 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30例,治疗组使用温经散寒散外敷联合雷火灸、对照Ⅰ组使用温经散寒散外敷联合天和追风膏外用、对照Ⅱ组3对雷火灸联合天和追风膏外用。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以及骨关节炎指数评估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前三组VA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僵硬评分、活动功能评分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结合温经散寒散外敷与雷火灸疗法对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可全面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温经散寒散 雷火灸 寒湿痹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护理雷火灸联合基础药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肾虚督寒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55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55例)。观察组行基础药物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行基础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化验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化验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沉、指地距离较低,胸廓活动度较高(P<0.05)。结论:肾虚督寒型AS患者实施中医护理雷火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化验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肾虚督寒型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护理 雷火灸 基础药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干预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病例为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1月—2016年4月门诊和住院的CCCI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连续观察3个月。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制剂口服100ml,每日2次。综合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悬灸关元穴,持续时间约20~30分,每日1次。结果综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较中药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干预社区慢性脑供血不足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火灸 补阳还五汤 慢性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合雷火灸疗法与单纯电针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进行分组对比,分别为参考组与治疗组,各4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合雷火灸疗法。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结果 参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43%,治疗组为95.65%,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单纯电针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比不过电针联合雷火灸疗法,雷火灸与电针相结合的优势更佳,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帮助患者快速痊愈。

  • 标签: 电针合雷火灸疗法 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镜术后遗留腰腿痛症状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一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镜术后患者,通过雷火灸、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雷火灸配合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镜术后遗留腰腿痛疗效显著,经济实用,不易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推拿复位 针刺 雷火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镜术后遗留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技术联合雷火灸干预在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紊乱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接受治疗的60例泌尿外科采用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平衡计数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析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其中对照组采取围术期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穴位贴敷技术联合雷火灸干预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小组干预前胃肠道功能、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且各自组内对比,均干预后分值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患者采用机器人手术的术后干预中,使用穴位贴敷技术联合雷火灸的快速康复理念中,实施中医穴位贴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穴位贴 雷火灸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联合食疗方治疗,治疗组在食疗方治疗基础上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1.25%,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较显著。

  • 标签: 雷火灸 艾灸 辨证食疗 脾胃虚寒 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