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9月中旬爆发于美国的民众“占领华尔街”抗议示威活动不仅迅速在全美蔓延,而且不断向世界扩散。比较直观地看。美国民众与金融业的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和阶级矛盾激化、两党政治矛盾和恶斗是引发抗议活动的主要因素。目前,抗议活动尚处于内聚人气、外溢影响的发展阶段,未来能否发展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活动尚待观察。但从时代背景看,抗议活动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深层危机和美国政治经济模式的深层弊端,也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趋势。抗议活动虽不可能发展成为美国大规模社会动乱.但对美国政治、社会乃至内外政策的影响将会逐渐显露。

  • 标签: “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 美国社会 政治经济模式 阶级矛盾 党派政治
  • 简介:“时间是每个人的十字架”,布考斯基在时间之中幽幽叹息。此时,它越过了道路、群山、桥梁、城市的喧哗与骚动,越过废墟、遗址、荒芜的原始森林、灯火、盛大宴席、滚滚车流、汪洋大海中的惊涛骇浪,来到我的耳边,驱使我来倾听.

  • 标签: 虚无 失眠 解读 抗争 跳舞 灵魂
  • 简介:纳丁·戈迪默是非洲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儿子的故事》叙述了在南非民族解放斗争大背景下革命与家庭的故事。本文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深刻的心理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南非文学 当代 戈迪默
  • 简介:文章以场域中的行动者为理论视角,在徽村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徽村村民拦车事件这一集体抗争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徽村村民先后采取了举报与上访、暴力抗争、日常抵抗的行动策略,推动了徽村旅游场域的结构变迁。

  • 标签: 集体行动 场域 行动者 社区变迁 乡村旅游
  • 简介: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的“半闭合”状态。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产生离不开政治机会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塑造了抗争场域,在场域中放置了政治机会与政治限制。当然政治机会结构是政府“过程学习”的结果,虽然政府有“内生性”学习目标(为人民服务),但是政府的学习也会出现偏差,因而社会抗争行为的场域——政治机会结构——政府的“过程学习”,这一衍变过程即是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所在。展望未来,逐步构建回应性政治,在政治吸纳上做功课,遵循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社会抗争 场域 政治机会结构 “过程学习”
  • 简介:农民以法抗争的目标总是以具体而明确的问题的方式提出来的,的农民抗争组织,四、农民以法抗争的组织特点

  • 标签: 中国农民 以法抗争 农民以法
  • 简介:沈从文在有关生命毁灭的浪漫描述中,渗透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意识。同时,受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双重影响,其生命意识悲剧精神的内涵表现为徘徊与矛盾。二者皆体现出他对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湘西社会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

  • 标签: 沈从文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矛盾 传统社会 批判
  • 简介:德·雷纳尔夫人和蘩漪,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曹禺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二位作家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所处国家不同,但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形象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正值青春之际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自己年龄大的丈夫,后来爱上了比自己年轻的青年,在爱情的幸福和痛苦下徘徊,最终走向了绝路。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她们是不合理婚姻制度下一系列不幸妇女形象的典型。

  • 标签: 德·雷纳尔夫人 蘩漪 情感 婚姻 命运
  • 简介: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作家罗迪·道伊尔的文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道伊尔的反映女性命运题材的小说《撞上门的女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剖析女主人公宝拉在饱尝婚姻暴力过程中的自省与自醒的心路历程,揭示爱尔兰在宗教、法律和社会偏见制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 标签: 外国文学 罗迪·道伊尔 撞上门的女人 爱尔兰妇女运动
  • 简介:2004年8月31日,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和南隆公司取得九龙坡区房管局核发的拆迁许可证。九龙坡区房管局张贴了对杨家坪鹤兴路项目的拆迁公告。当年10月8日,281户居民中有250多户搬迁。

  • 标签: 被拆迁户 《物权法》 重庆 私产 保护 抗争
  • 简介:目前人类与SARS病毒的殊死较量,似乎已明显占上风,但是SARS病毒决不会甘心失败,只要人类有所松懈,SARS病毒同样将不失时机地进行反扑,有文字记载历史上不少瘟疫都是多次肆虐,因此对待SARS也不能掉以轻心.

  • 标签: 人类 疫病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感
  • 简介: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重要而未被充分重视的研究议题。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文章主要检验了我国“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和居民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内在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对于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 标签: 抗争性利益表达 政治参与 “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 政治效能感
  • 简介:《大地》是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女主人公阿兰是一个在封建男权制下受压迫、受奴役的典型农村妇女形象,她从未没有放弃过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在强大的男权社会里,她凭借着劳动妇女特有的勇气和才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握机遇,向男权制发出了默默的,却颇为有效的抗争。作者通过阿兰这一形象,使全世界的读者不仅了解了当时中国女性的生活状况,更使读者看到中国女性的未来。

  • 标签: 《大地》 阿兰 女性意识 抗争者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藉尸抗争的事例在中国社会中时有发生,并且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事件的类型学”。它们不仅有着利用尸体作为抗争武器的共同行为特征,而且还经常都呈现出法外收场的类似事件结局。藉尸抗争的行为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抗争手段,主要是因为通过多种中间机制/观念而相互缠绕形成的复合性“危险”,实际赋予了藉尸抗争行为以某种制定法之外的“正当性”。对于法治框架而言,此类行为的不时发生,意味着其被潜在侵蚀乃至正面冲击的危险。若要消弭这种危险性,必须切实阻断藉尸抗争行为之“正当性”和“有效性”的循环生产机制。究其实质而言,对藉尸抗争行为的处理,也是对当代中国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加强国家权力的一种考验。

  • 标签: 尸体 抗争 群体性事件 法治 正当性
  • 简介:近年来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暴力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公共安全,还凸现社会治理危机。本文在社会与政府间关系的框架下,以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暴力抗争为切入点,立足于此类社会冲突的产生和演变来展开研究。在阐述环境风险型群体事件和污染型群体事件的暴力抗争内涵之基础上,指出群体风险放大是环境类群体事件暴力抗争的逻辑起点,而暴力抗争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不满情绪的形成、持续发酵、焦点事件和冲突与对抗等四个阶段。民众与政府之间通过政策博弈,最终使社会冲突得以解决。论文得出三点启示:塑造风险沟通的新型合作关系,有利于避免环境风险的过度放大;对于社会冲突的管制,必须从压制式管理向回应型治理模式转变;建构相互信任的风险文化,有助于破解环境类项目的发展困局。这些结论为化解矛盾、避免更大规模的社会冲突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风险放大 集体行动 政策博弈 群体事件
  • 简介: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收录了刘亮程的散文《寒风吹彻》。林贤治曾赞誉其作品"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选文秉承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着眼于寻常生活场景,以质朴的文字和诗性的叙述,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个体的生存方式。在此,笔者试从文本呈现的生命色彩入手,解读其中蕴含的生命哲学。

  • 标签: 《寒风吹彻》 生命哲学 刘亮程 抗争 隐忍 悲凉
  • 简介:杨牧的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天狼星下》在我刊3、4两期正式面世之前,便已在文学圈内及新闻界引起轰动,许多有影响的报纸或发消息,或发评介,或发专访,或予连载……此种盛况实为"文学失去轰动效应"(著名作家王蒙语)之后的今天所罕见。本刊以两期的全部篇幅连载推出《天狼星下》,亦为本刊创刊四十四年来所仅见。此举及紧随其后的这组笔谈除了表明我们对《天狼星下》的推重而外,意在向世人宣示我们倡导高雅艺术呼唤文学精品的态度与决心。

  • 标签: 纪实文学 文学精品 著名作家王蒙 双重挤压 社会与自然 南行记
  • 简介:在1930-1937年间的杂文中,左翼作家主要嘲骂了日帝、国民党、"右翼"文人和各种假恶丑的社会现象,也向读者传递了他们的批判立场、忧患意识、价值取向、抗争立场和民族国家关怀精神。左翼文艺界认为杂文的"辛辣"风格和"匕首"特性可以在与敌人短兵相接时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也正是在这种近战过程中,左翼作家们的愤怒、失望和振奋、希望交织在一起,从而衍生出了这一时期杂文的游击谋略、骂世心态与抗争立场。

  • 标签: 左翼文艺界 杂文创作 游击谋略 骂世心态 精神旨归
  • 简介:华裔美国女作家汤婷婷的作品《女勇士》中无名女人的故事与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纳塞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故事都是有关通奸的故事,虽写于不同的时代,但两个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从两个故事的发生原因,结果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对通奸行为的态度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两种通奸行为,旨在阐明通奸行为是两个女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反抗。

  • 标签: 通奸 父权制 无名女人 海斯特 反抗
  • 简介:在环境公共决策中,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厦门PX事件的发生,昭示着该项目环评中以环境信息公开为前提的公众参与的缺位,并进而影响到环境公共决策的正当性。从PX项目环评审批,到公众事后的强烈反对,以及厦门市政府的消极应对,公权力是以刻意规避环境信息的公开来隔绝公众参与的。然而,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封锁很难维系,环境公共决策需要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信息沟通,而这恰恰考验着正在进行中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环评。

  • 标签: 环境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PX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