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部皮肤与肌腱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术一期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部皮肤与肌腱缺损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显微外科术一期修复治疗,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10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术一期修复治疗后,手部移植皮瓣成活者106例,成活率为96.36%,皮肤覆盖区质地柔然、平整、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相同,皮瓣区的温觉、触觉与触觉均以恢复良好。结论手部皮肤及肌腱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术一期修复治疗,皮瓣区成活率高,皮瓣功能恢复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显微外科术 一期修复 手部皮肤 肌腱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传统带蒂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和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治疗部位微循环指标及术后3个月皮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P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WMT、FPI及LC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修复手部皮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厚皮原位移植修复全头皮撕的疗效体会。方法对10例全头皮撕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一期愈合7例;3例颅骨外露处皮片坏死,经换药后生长肉芽组织后再Ⅱ期刃厚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2年,修复的头皮区皮片成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中厚皮片原位移植修复完全头皮撕简便易行,皮片成活率高,值得推荐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中厚皮原位移植 修复 全头皮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在阴囊撕修复中的应用,为大面积阴囊皮肤的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5例大面积阴囊皮肤软组织撕伤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4岁,平均14.6岁,阴囊及邻近组织缺损面积11 cm×6 cm~25 cm×12 cm。5例患者均采用修薄的DIEP皮瓣修复阴囊部皮肤软组织撕。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对损伤区域外观、功能重建情况,并对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供受区未发生腹壁疝、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其中4例移植皮瓣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皮瓣臃肿,行去脂手术后外观改善。术后半年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修薄的DIEP皮瓣可为阴囊皮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组织量,转移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对阴囊内容物起到一定的保护,可作为阴囊撕皮肤软组织重建的选择之一。

  • 标签: 阴囊 穿支皮瓣 腹壁动脉 撕脱伤
  • 简介:严重头皮撕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在2007年10月收治了1例严重的头皮撕并左锁骨骨折患者,经过63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其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头皮撕脱伤 急救与护理 骨折患者 左锁骨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复杂性多指套的疗效.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治疗多指套3例,筋膜瓣面积最大16cm×32cm,最小3cm×8cm.结果3例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植于其上的中厚皮片除1例有小块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供区有1例部分皮肤坏死.术后随访1~2年,手掌及手背创面均修复,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的手指,皮瓣不臃肿,免除二次修整.结论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是修复复杂性多指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指脱套伤 手术修复 吻合血管 阔筋膜瓣移植 复杂性 皮肤缺损
  • 简介:北京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特聘请了北京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蒋时英大夫,北京铁路总院副主任医师王珍大夫和北京体院副教授刘绍曾老师,从医学、体育、康复入手共同研究编制了这套《手部穴位操》,本刊将分期予以登载,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穴位 手部 大陵穴 手指 弱智学生 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包括V-Y成形,局部旋转皮瓣,指腹推进皮瓣),观察组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温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手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应用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机械4例,车祸4例,慢性溃疡2例,蛇咬伤1例。创面面积5 cm×7 cm~7 cm×16 cm,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或骨外露,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1例皮瓣顺利存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功能满意。结论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皮下脂肪少,穿支恒定,血管蒂8~10 cm,是一种有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股深动脉 第三穿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髂浅浅支蒂腹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2 cm×7 cm,旋髂浅动脉浅支与指动脉吻合2例,与鼻烟窝桡动脉分支吻合4例,与掌背动脉吻合5例,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1例,与桡动脉主干端侧吻合3例;15例均吻合旋髂浅静脉,其中9例另外吻合旋髂浅动脉浅支1条伴行静脉。结果1例吻合掌背动脉的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存活;其余14例皮瓣顺利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柔软,稍臃肿,感觉恢复至S2,无溃疡,腹部供区留线性瘢痕。结论利用旋髂浅动脉浅支蒂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较常规腹部皮瓣的供区损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浅支 缺损
  • 简介:总结了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严重剥脱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即:早期积极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彻底冲洗、清创,术后密切观察,术后保持引流畅通,配合功能锻炼,可防止皮肤坏死,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骨折 皮肤剥脱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治疗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5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进行治疗。调查患者的创面愈合相关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通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的足部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足部创面均完全恢复,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为18~69天,平均(44.5±1.6)天;研究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发生率为2.00%(1/50);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方面:疼痛评分为(41.91±2.43)分,功能评分为(36.72±1.54)分,外观评分为(9.29±0.83)分,活动度评分为(4.35±0.72)分,综合评分为(91.58±1.26)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较好(P<0.05)。结论:采取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治疗足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愈合创面,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VSD技术 冰石愈伤软膏 足部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治疗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5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进行治疗。调查患者的创面愈合相关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通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的足部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足部创面均完全恢复,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为18~69天,平均(44.5±1.6)天;研究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发生率为2.00%(1/50);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方面:疼痛评分为(41.91±2.43)分,功能评分为(36.72±1.54)分,外观评分为(9.29±0.83)分,活动度评分为(4.35±0.72)分,综合评分为(91.58±1.26)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较好(P<0.05)。结论:采取VSD技术结合冰石愈软膏治疗足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愈合创面,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VSD技术 冰石愈伤软膏 足部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猪细胞真皮基质(pADM)对小鼠创面的修复作用及皮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对20只C57BL/6鼠(购自中国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背部用8 mm的皮肤活检器制作直径8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直径8 mm、高3 mm一侧下端剪开45度,高1 mm窗口的柱状硅胶支撑架缝合于创面处形成创面窗。完全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创面窗中敷入pADM为pADM组,一组以纱布覆盖创面窗为对照组,给予及时护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对4周愈合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离培养出生后2~3 d的乳鼠背部全皮层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pADM对皮肤细胞迁移的影响。4周创面组织进行毛囊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角蛋白(K17)的免疫荧光染色。应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6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建模4周后,pADM组创面愈合率为(76.94±2.93)%,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57.59±4.08)%,与对照组比较,pADM可促进创面愈合(t=6.666,P<0.05)。4周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pADM组在创面窗近窗口处有新生的毛囊生成,而对照组未见新生毛囊。Transwell结果显示对照组迁移细胞数为(52.67±1.45)个,pADM组迁移细胞数为(73.67±2.03)个,pADM可促进分离培养的皮肤细胞迁移(t=8.419,P<0.05)。4周创面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ADM组创面窗组织中有毛囊干细胞的激活和角蛋白K17的表达。结论pADM可促进创面愈合,并通过激活毛囊干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促进皮肤细胞迁移修复创面。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创面愈合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伤病例的急诊救治流程、总结其围手术期特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治疗的5例大面积头皮完全性撕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并探查,选取合适的动、静脉进行吻合,术前积极备血、备皮,术后严格护理并观察再植头皮的血运情况。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5例再植头皮行血管吻合后全部成活,手术后红外线测温提示头皮血供良好,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温度分别为(30.61±1.17)℃、(32.22±1.79)℃和(34.26±1.59)℃,(F=21.307,P<0.05),其中2例部分头皮完全性撕伤患者再植头皮出现坏死结痂,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重建后外形感到满意。结论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更细致的解剖知识是完全性头皮撕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条件,全身系统的整体关注以及规范通畅的创伤救治流程在救治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头皮撕脱伤 创面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红外热成像
  • 简介:手和手指是全身最易受伤害的部位之一,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计数据,每年大约有50万起事故是关于手受重伤,压,撕裂或烫伤的,手受伤事故大约占全部工伤事故的25%。一般情况下,手的伤害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导致终生残疾,丧失劳动和生活的能力。所以手的保护是职业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降低手部伤害事故将能大幅度降低事故率。

  • 标签: 安全委员会 防护 工伤事故 伤害事故 统计数据 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