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学习困难”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都很感兴趣的问题。本文从学习困难的症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困难的5种不同界定方法、其中包括:临床推断分类法;推理定义分类法;多元实证分类法;学习过程诊断法;学业成绩分类法。并重点介绍了4种有代表性的划分类型: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单一型与综合型;暂时型与持续型;兴奋型与安静型。

  • 标签: 学习困难 界定方法 基本类型
  • 简介:元分析是心理、教育及其他科学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借助统计方法,对针对同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概括出其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共同效应,即普遍性的结论.但这种方法在目前国内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仍不多见.本文首先将通过与其他整合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的比较,归纳出元分析的主要特点及其局限性,其次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重要的元分析方法,并对三种方法作出比较分析;最后本文还将对元分析技术在国内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分析与评价.

  • 标签: 元分析 效果量 特点 方法
  • 简介:<正>一经由唐代儒释道的思潮冲突与观念激荡,儒家的价值观在士大夫那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与巩固。随着道统说的倡叙和排佛运动的展开,士大夫们的自我身份觉识与经世之志大大提升,复苏儒学乃戌时代的精神斩向。然而,由于这一运动的先行者们或排佛躁切(如韩愈)、或依恋佛光(如李翱)。佛理的实蕴并没有能够被消解转化为儒学的活力源泉,因而儒家的发展并未呈跃升之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初。

  • 标签: 宋代理学家 伦理 价值观 儒家 道德教育 儒学
  • 简介:基督教义中有关“成圣”的思想及其方法是指导基督徒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成圣”与终极关怀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新旧约圣经有关成圣的内容及多位有重要影响的神学家的观点,从而总结出基督教成圣的思想及成圣方法,继而找出基督教关于人生终极关怀(成圣)的路向。

  • 标签: 基督教 成圣 终极关怀
  • 简介:老予和庄予是道家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是春秋末期人,与孔子处在同一时代,而年岁比孔子稍长。孔子还曾向老子问过礼。庄子大致和孟子同时,是老子阴柔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强调道的自然、自由本性。如果说老子强调“法自然”,从事物运动规律上来立论;那么庄子的重点在事物的本性上,他强调任自然。

  • 标签: 法自然 思维方法 道家 自由本性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
  • 简介:从伦理学的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学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的汇通与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的“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道德形态学方法以伦理学史上的三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与“启蒙文化形式”的三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的视野、“古今对看”的眼光和“语境互证”的策略,并设定了与之相应的思想任务。道德形态学方法的“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与“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学方法展现道德哲学的视角;以道德哲学的“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的视角;以道德形态学方法的“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的视角。

  • 标签: 西方启蒙 道德形态学 研究方法
  • 简介:以往的研究认为儿童要到5、6岁才能进行推理,而本文作者在对一个婴儿进行追踪研究的过程中却发现约从2岁起,婴儿的认知活动中就有类似推理的东西出现。于是通过分析推理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一语言入手,并运用逻辑学上的推理法则检验婴儿的思维活动,证明2—3岁的婴儿能在有限的、熟悉的范围内理解和运用日常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 标签: 教育方法 推理法 思维活动 证明 熟悉 探索
  • 简介:传教士译者研究是传教士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传教士译者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指出翻译研究视域下的传教士译者研究不宜流于历史知识的记录和人物的介绍,也不宜局限于旧有的研究范式,而应根据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演变,面对材料中的研究问题,尝试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探寻研究对象与历史脉络的关系,突出翻译史研究多语言、多文化、多学科的特点,同时也为传教士译者研究赋予新的意义。

  • 标签: 翻译史 研究方法 传教士译者研究
  • 简介:丁茶山和吴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易纂言外翼》12种方法中具体运用于《周易》卦爻辞解释中的方法——“卦变”、“变卦”、“互卦”、“象例”。因此,可以说丁茶山和吴草庐的《周易》解释方法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但对这些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茶山又是和草庐存在区别的。即茶山在爻辞解释上,继承了草庐“爻变+互体”的方法,同时又全面运用了“推移”这一方法,这可以说是茶山自己的独特解释。这也是茶山与草庐在《周易》解释方法上的最大不同。

  • 标签: 丁若镛 吴澄 推移 物象 互体 爻变
  • 简介:绿色包装理念包含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两方面。目前我国由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人才不足.科研力度不够,生产成本高、国家补贴少、市场推行困难,民众节能环保意识差等原因,包装废弃物的污染十分严重,过度包装、有害包装泛滥。对此,我们要多做调查分析;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研发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设计能力,增加艺术内涵。

  • 标签: 绿色包装设计 现状 保护知识产权 包装废弃物 保护环境 包装理念
  • 简介:<正>如何正确地观察形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门大学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策略上的一个大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革命时期在同“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形成和完善了观察形势的科学方法论,并且运用它来正确地观察形势,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他许多的科学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地分析形势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客观分析原则、全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科学方法论 政治形势 科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右倾错误
  • 简介:凝聚“共有价值理念”,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是实现二者统一的中介和桥梁。方法论原则的探讨和建构,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凝聚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的特殊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现实困境”与“理想超越”的否定统一原则;“民族使命”和“成员责任”的彼此关照原则;“传统”、“现代”、“未来”之间的相互协调原则。

  • 标签: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方法原则
  • 简介: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局限性不仅发生在统计误用方面,还发生在这种研究方式本身与学科特点并不协调。为了改进这种缺陷,最近30年来,定性研究方法获得了长足发展。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中最受重视的部分。

  • 标签: 定性 定量 方法
  • 简介:朱熹一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的学问才是“第一义”的,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的诠释方法相比较,他的“实践—体验”的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的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体现主客统一的现实性等一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的历史性与诠释主体的时代性、经典文本的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之间的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福柯的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的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的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探索一种新的关切个体自身的伦理学之可能性。他的早期考古学描述的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的图景,面谱系学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的解释和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的态度与他本人的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谱系学 自身实践 作者
  • 简介: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内涵丰富的鲜活教材,也是构成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把红色经典有效地纳入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等举措,有利于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也是实现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价值的必经之路。

  • 标签: 红色文化 经典艺术 设计课程 途径和方法
  • 简介:近年来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探讨成了刻板印象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方向,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的新课题。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指人们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和性别归类的趋向。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采用的实验和调查研究也停留在起步阶段。本文对职业性别刻扳印象研究的模型及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IAT)
  • 简介:<正>在当前理论战线上,人权问题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斗争和现实政治斗争。斗争需要理论武器,需要正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在这方面,人权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不同人权观的对立,说到底,是哲学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值得我们注意的人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有哪一些呢?

  • 标签: 私有制 生存权 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一、实践方法论——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性质一般地讲,'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是指观点、原理的发生,是按照某种客观程序和客观原则进行的,这个客观原则就是客观界所具有的规律。找到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了这个规律由以产生的程序和原则,也就找到了这种理论观点如何从客观界进入主观界,并成为主观思维规律的方法。所以,观点的确立过程也就是确立这种观点的方法论的产生过程。这种方法同基本观点交融在一起,难分彼此,如果说它具有相对独立形态的话,它应该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通常所讨论的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的,

  • 标签: 哲学方法论 毛泽东哲学思想 逻辑关联 中国社会历史 认识逻辑 方法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