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3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外静脉导管针留置,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外静脉留置针易穿刺,效果显著,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休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技术,观察股骨骨折后股骨头血液循环的变化,从而为预测股骨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股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双侧髋关节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健侧髋关节设为自身对照组。观察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支持带动脉,测量双侧上述血管的管径和长度,计算比较血管容积。结果GardenⅢ型股骨骨折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以及头下型、基底型股骨骨折患侧旋股外侧动脉血管容积较健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rdenⅢ型旋股内侧动脉t=-2.379,P〈0.05;GardenⅢ型旋股外侧动脉t=-3.052,P〈0.05;头下型旋股外侧动脉t=-2.578,P〈0.05;基底型旋股外侧动脉t=-7.908,P〈0.05)。GardenⅠ型、GardenⅡ型以及经型骨折双侧血管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denⅠ型、GardenⅡ型、GardenⅢ型股骨骨折3组间对比,各组患侧血管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下型、经型、基底型股骨骨折3组间对比,各组患侧血管容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持带动脉因CT分辨率不足未能完全显示。结论股骨骨折可改变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血管容积,从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状态,是股骨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基础之一。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技术是一种直接、实时、无创的观察股骨头血液循环的方法,对评价股骨头血运,预测股骨骨折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CT分辨率不足,不能清晰显示及测量支持带动脉的血管容积,使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方法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52例移位股骨骨折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28~76岁,平均54.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全部患者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比较骨折愈合率、复位优良率及固定优良率。结果49患者均获随访,46例骨折愈合。骨折不愈合11例,3例骨折愈合后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复位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股骨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与股骨头血运恢复之间关系。方法: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骨折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龄21~80岁,平均(60.0±14.1)岁,无移位骨折(GardenⅠ型、Ⅱ型)6例;移位骨折(Garden111型、Ⅳ型)71例,随访时间:1—12个月。观察内容包括术前骨折移位程度,MRI损伤程度,术后定期恢复情况以及股骨头坏死患者与骨折分型的关系。

  • 标签: 股骨颈骨折术后 临床研究 骨折愈合 血运 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椎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脊髓损伤是颈椎骨折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后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使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其它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消化系统紊乱等,如不加强治疗或护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再加上胫腓骨骨折,护理较为繁重。我院成功救治了一例胫腓骨骨折4、6骨折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颈脊髓损伤 高位截瘫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我科1996年-2003年期间切开复位治疗的中青年新鲜股骨骨折病例,评估这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新鲜股骨骨折病例,手术采取切开复位,植入旋股外动脉升支或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治疗。随访29例18-60岁(平均39.7岁)的患者,随访2-9年(平均45.2月)。以因为并发症再次手术为观察终点。结果29例病例的生存率为86.21%。平均生存时间为93.90±6.55月。失败可能与骨折类型、患者性别、受伤年龄、血运情况,以及手术时间相关,但本组病例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鲜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重建血运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中青年股骨骨折是较适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旋股外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定点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本院确诊的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选用定点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每周4次,2周1个疗程;对照组选用传统理疗方式(颈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每周4次,2周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以后按照国家《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对于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来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和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检测患者颈椎的活动度。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点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定点旋颈法颈椎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了32例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认为术前应完善各项检查,规范评估患者病情,重视心理护理;术中全程陪同,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视并发症预防,早期开展康复训练,配合饮食调护。通过细心护理本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我科自制药酒透骨酊为介质,通过GXD-Ⅰ型智能综合理疗仪局部离子导入,治疗型颈椎病94例;结果7天后治愈率为77.67%,总有效率为92.56%;结论透骨酊药透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性疼痛的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透骨酊 离子导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均采取早期闭合复位有限切开,3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制动12周,平均随访1年3个月。结果2例骨折畸形愈合,其余均愈合良好。结论新鲜股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应早期复位牢固固定,力求解剖复位。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在达到治疗原则的同时,尽量选择损伤小的手术方法,手术后不要过早负重,有利于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性单纯股骨颈骨折 早期闭合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到2011年共收治髓损伤患者11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并配合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颈髓损伤 心理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20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0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35-5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术中的出血量为100-250ml,平均出血量为15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按Harris评分标准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优120例,良60例,可18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联合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陈旧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2011年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和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陈旧性骨折34例。结果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治疗效果,随访12~36个月,结果股骨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愈合率100%,股骨头坏死率2.9%,疗效满意。结论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和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为股骨提供血运来源,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股骨骨折治愈率及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 标签: 缝匠肌蒂髂骨瓣 血管束植入 内固定 股骨颈 陈旧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异丙嗪、西比灵、灯盏花素联合治疗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西比灵、血塞通;治疗组应用异丙嗪、西比灵、灯盏花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结论西比灵、异丙嗪、灯盏花素联合治疗性眩晕可迅速缓解眩晕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颈性眩晕 异丙嗪 西比灵 灯盏花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生命质量。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宜黄县人民医院股骨骨折术后200例患者,A组为内固定术,B组为关节置换术,用Harris评分、sf-36量表测量患者术后18个月与30个月满意度,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关节置换患者在18个月与30个月后疼痛较内固定减少,sf-36评分较内固定高,关节置换患者独立功能较内固定好。结论关节置换对于股骨骨折较内固定具有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疼痛少,生活质量好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辅助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并采用镇静/警醒评分对患者的术中合作度进行评分。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各时点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在术中的镇静程度和手术配合,A组患者的优良率(86%)高于B组患者的优良率(62%)。结论通过右美托咪啶的辅助,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促使丛神经阻滞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