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体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35例低体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62例,胎龄(31.21±1.65)周。按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58例和无喂养不耐受组77例。分析低体质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2.281,95%CI:1.117~4.655)、出生体质<1 500 g(OR=6.716,95%CI:2.892~15.598)、开奶时间≥72 h(OR=3.272,95%CI:1.585~6.756)、宫内窘迫(OR=3.810,95%CI:1.448~10.020)、使用氨茶碱(OR=3.405,95%CI:1.480~7.834)均是低体质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体质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可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低体质量早产儿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体质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体质指数将孕妇分为〈18.5mg/m2组、18.5~24mg/m2组、〉24mg/m2组,统计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分析孕期体质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体质指数〉24kg/m2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9.0%,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同等体质指数范围内,孕妇体质增加超标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偏高。结论:孕期应合理饮食,控制体质增长,防止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孕期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对其体质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10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等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利维爱进行干预。统计和计算两组患者在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各个疗程的体质指数和脂肪超量的发生机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围绝经期妇女前后各个疗程的体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脂肪超量发生率比较可知,试验组所测定的脂肪超量人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患者的体质指数并无明显变化,同时不会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 体质指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体质、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短、体质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长、体温波动幅度小、血氧饱和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发育,使其体温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能够保持新生儿各项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体质量 体温波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与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化州市人民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CI治疗的385例患者资料,根据BMI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5 kg/m2≤BMI<25 kg/m2)132例,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184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共69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CI术中的病变特征、术后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的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肥胖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29);肥胖组和超重组的eGFR≥60 ml/min/1.73m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HR=2.281,95 CI%:1.120-4.645,P=0.023);BMI肥胖(≥30 kg/m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OSA和eGFR<60 ml/min/1.73m2,是影响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BMI≥30 kg/m2是PCI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肥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期预后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体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阶段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体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总时间、家长对低体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仅出现1例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低体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体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阶段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低体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泵注持续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儿(VLBWI)胃肠功能紊乱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需管饲喂养的VLBWI 8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2~33+5周,出生体质1.04 ~1.47 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1~33+5周,出生体质1.05~1.47 kg。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并予以间断管饲输注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予24 h泵注持续微量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情况、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每日奶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出生后体质增长情况及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情况。结果1.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头围、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均增加奶量增加[(12.95±2.34) g/d比(10.08±2.08) g/d]、胎粪排尽时间缩短[(3.90±0.84) d比(5.02±0.86) d]、每日大便次数增多[(3.85±1.07)次/d比(3.00±0.81)次/d]、拔除胃管时间缩短[(14.75±3.20) d比(16.80±3.08) d]、体质下降最低日龄缩短[(3.38±0.86) d比(4.22±0.89) d]、日均体质增长速度增快[(15.25±2.29) g/(kg·d)比(11.55±1.56) g/(kg·d)]、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0.58±8.03) d比(44.30±8.13) d]、头围增长速度增快[(35.23±2.40) cm比(33.74±1.6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907、3.981、-2.918、-2.825、3.890、-2.060、3.233,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16.050、5.165、14.528,均P<0.05)。4.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暂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8、10.251,均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及NBNA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6、3.207、3.000、2.421,3.150、6.141,均P<0.05)。结论24 h泵注持续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减少VLBWI胃肠功能紊乱,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体格生长,从而促进其行为神经的发育。

  • 标签: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持续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生长发育 行为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在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并抚触,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记录每次喂养前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质、生后7d与14d体质的变化。结果每日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组少于其他3组;每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生后7d与14d体质大于其他3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胃肠道发育 喂养方式 非营养性吸吮 抚触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儿低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银屑病患者所生育的新生儿体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低体质发生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年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评分、存在被动吸烟、TC、TG、Alb和Hb对新生儿低体质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OR=0.311,P=0.001)、孕期增重(OR=0.561,P=0.000)、PASI评分(OR=2.785,P=0.002)、Alb(OR=0.432,P=0.001)和Hb(OR=0.521,P=0.002)是新生儿出生低体质的风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Alb和Hb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低体质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银屑病 新生儿低体质量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妊娠期 增重比例 妊娠期并发症 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14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PN后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共计172例,其中非PNAC组为143例,PNAC组为29例,PNAC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轻,小于胎龄(SGA)儿,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0.05)。③对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及感染性休克),SGA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

  • 标签: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出生体质量 极低出生体质量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在NICU极低体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极低质量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儿不同时间体质进行比较,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后体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对NICU极低体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提高体质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 标签: 水床式鸟巢护理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异常对新生儿体质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120例新生儿,其中60例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异常的母乳喂养,余下60例为母乳营养成分正常的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母乳营养成分指标含量(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新生儿的喂养满意度;新生儿的体质。结果:异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和正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比较,除密度比较,其他六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喂养满意率为76.7%(46/60),正常组的喂养满意度为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的体质为(2.03±0.16)kg,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为(3.11±0.2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异常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会明显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各成分指标,且会降低喂养满意率,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母乳营养成分 异常 新生儿体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正>同样吹了空调,有人觉得凉爽,有人马上感冒;同样吃了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指出,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作为"体质"研究的权威,早在上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就率领他的体质课题组开始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中医体质九分法。其中,除平和质一种为最佳外,其他气虚质、阳虚

  • 标签: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养生方法 九分法 湿热质 阴虚质 痰湿质
  • 简介:摘要:人工晶体作为一种医疗器械,近年实现突破性飞跃。一方面,人工晶体作为医疗器械,解决了临床问题,挽救了患者视力,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因人工晶体质问题亦带来手术风险。本文总结一例人工晶体质问题导致植入后即刻再取出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思考植入物质量管理现状,制定植入物偶发质量问题标准应对预案,将患者损害降至最低的同时,确保患者知情权,着力事件解释工作,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相关不良事件监测力度,有效反馈,是确保医疗质量,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人工晶体管理,植入物管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体质指数(BM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关于BMI与DLBCL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95% CI)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评估纳入文献质量、偏倚风险及异质性。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BMI 18.5~24.9 kg/m2)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HR=0.93,95% CI 0.78~1.11,P=0.42;PFS:HR=0.89,95% CI 0.67~1.20,P=0.45);低体质(BMI<18.5 kg/m2)患者(OS:HR=1.97,95% CI 1.41~2.74,P<0.01;PFS:HR=1.89,95% CI 1.19~3.03,P<0.01)和肥胖(BMI≥30.0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短,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HR=1.15,95% CI 0.88~1.51,P=0.31;PFS:HR=1.32,95% CI 0.90~1.94,P=0.15)。漏斗图对称,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一定范围内BMI升高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人体质量指数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具有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线粒体是一个双层膜结构的动态细胞器,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过程,如能量生成、氧化应激和代谢物质的合成等。线粒体质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以维持线粒体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的稳定。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线粒体质控制体系参与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气道炎症、氧化应激、肺功能损伤等。本文概述线粒体质控制系统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治疗靶点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线粒体生成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疗养机构特勤疗养员的体脂和血脂水平对肺活量体质指数的影响,为增强特勤人员心肺耐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有效途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某疗养机构进行体检的特勤疗养员,测量其体脂、血脂及肺活量体质指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体脂和血脂水平对其肺活量体质指数的影响。结果某疗养机构特勤疗养员血脂异常患病率(20.4%)明显低于中国男性成人(47.0%),体脂含量与中国男性成人平均水平相近。体脂百分比、腰臀比、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均与肺活量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勤疗养员体脂和血脂水平均是影响肺活量体质指数的主要因素,应通过积极训练和调整饮食结构的方式优化疗养员的体脂和血脂水平,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战斗力生成的目的。

  • 标签: 特勤疗养员 体脂 血脂 肺活量体质量指数
  • 简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目前,国内的GDM发病率为14.7%~20.94%[1-3]。虽然大部分GDM孕妇糖代谢异常程度较轻,经过饮食及运动控制后血糖水平即可达到满意程度,但其发生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仍高于糖代谢正常的孕妇[3]。研究表明肥胖是GDM的高危因素之一,亦有文章报道妊娠前肥胖及妊娠期体质增加过多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4]。本研究通过对确诊为GDM并给予治疗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妊娠前体质指数(BMI)与围产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孕前体质管理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孕妇 体质量指数 围产结局 不良妊娠结局 糖代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赋能教育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体质管理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9例孕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9例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赋能教育,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质增加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孕28周和孕期总增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可有效改善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体质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孕妇阴道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和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赋能教育 剖宫产 再妊娠 母婴结局 体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