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叶晒干后含有20.5%~23.8%粗蛋白质和较多的维生素,是良好的牲畜饲料,苎麻根可药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苎麻杆表皮可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苎麻纤维,其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

  • 标签: 苎麻属 苎麻纤维 草本植物 粗蛋白质 牲畜饲料 加工制作
  • 简介:属于胡颓子科,渐危种。种仁含油量高,可供食用;花含蜜量大;根系发达,根瘤固氮可改良土壤;叶含氮量较高;材质坚硬。本种既是木本油料植物、密源植物和用材树种,又是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故其经济价值较高。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多见于阴坡和半阴坡,阳坡也有分布。

  • 标签: 翅果油树 木本油料植物 水土保持林 胡颓子科 改良土壤 根瘤固氮
  • 简介: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承担的“叶用型沙棘育种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从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远缘杂交的杂种子一代雄株群体中,选育出12株叶用型沙棘优良品系。其优良性状表现为:

  • 标签: 中国沙棘 优良品系 叶用型 简介 成果鉴定 育种研究
  • 简介: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承担的“叶用型沙棘育种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从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远缘杂交的杂种子一代雄株群体中,选育出12株叶用型沙棘优良品系。其优良性状表现为:

  • 标签: 中国沙棘 优良品系 叶用型 简介 成果鉴定 育种研究
  • 简介: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5m,有时高达10m以上。枝条纤细,少刺或无刺,密被褐色鳞片状鳞毛或散生淡白色星状鳞毛,老枝灰棕色。叶披针形,长(30)45~80(90)mm,宽6~10mm,边缘通常反卷,上面散生白色星状短柔毛,下面密被星状鳞毛和少量毛部发达的鳞片状鳞毛,外观呈现毡绒状;叶柄长约2mm。

  • 标签: 沙棘 柳叶 落叶小乔木 鳞片状 叶柄长 灌木
  • 简介:通过对引进的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的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的适应性.

  • 标签: 沙棘 品种 定西地区 引种 种子育苗 定植
  • 简介:本文研究了采后的沙棘果实的储存情况.分别使用4种包装袋包装的沙棘果实,同时储存在3种不同条件下(室温,冷藏与恒温25℃).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在纸袋中效果最好,其次是冷藏条件下保存在聚乙烯袋中.共检测到29种真菌活性,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镰孢菌(Fusarium),曲霉菌(Aspergillus),黑附球菌(Epicoccum),青霉菌(Pencillium),茎点霉菌(Phoma)是优势菌种.不同储藏条件下种子活力也不同.在布袋中冷藏的沙棘种子的根与芽生长受抑制情况最明显.在此条件下非正常种子数也最多.聚乙烯袋中25℃恒温的种子萌发率最低.冷藏条件下纸袋中的沙棘果实质量最好,也更耐储存.

  • 标签: 中亚沙棘(H.rha.ssp.Turkestanica) 真菌储存条件 萌发
  • 简介:为执行中俄沙棘科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有关协作单位于1996~2004年先后邀请了8位俄罗斯沙棘专家来华进行合作研究.与此同时,中国沙棘专家赴俄罗斯进行了沙棘引种选育、集约栽培及加工利用交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的20余个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分别在中国北部和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引种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5个较好的品种、类型,并开始进行示范和推广.拟通过筹建中俄沙棘公司,以更好地引进俄罗斯沙棘加工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沙棘产业化的发展.这对加速中国北部及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沙棘 中俄合作研究
  • 简介: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多年来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的配置为其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我国石漠化区适宜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区域很广阔,有数十种植物可以大显身手,造福与民。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现状 石漠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