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愈和好转共18例,死亡5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积血以及脑干受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小脑出血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康复困境分析及对策,为儿童自闭症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自闭症儿童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干预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包括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和绘画治疗这三种治疗方式,通过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对儿童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自闭症儿童得到有效治疗,81%的患儿自闭症得分低于30分(可以被认定为康复),其余19%的患儿自闭症得到改善。结论在自闭症儿童治疗同中,通过加强干预治疗,可以实现医护人员与儿童的有效交流,有助于儿童的康复。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干预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开展关于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800例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医护服务的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总结患者发生感染的现象。结果800例患者中总共有34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妇科患者21例,产科患者13例,数据差异不大,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呼吸道系统与泌尿系统发生率最高,相对于其他感染部位而言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满足意义标准(P<0.05);年龄较高的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56岁到64岁患者的感染发生占比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感染发生因素较多,应强化护理工作水平,做好规范化护理,提高医护效益。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工作 感染问题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病患者采用血液检验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风湿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和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风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外10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进行血液检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受试者红细胞积压检测结果,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粘度、IgG、IgM、IgA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病患者采用血液检验,可以发现患者血液状态以及其中组分同健康人具有一定的数据差异,有利于诊断风

  • 标签: 风湿病 血液检验 红细胞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军事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噪声已经成为部队官兵日常训练、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因素之一,严重影响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关于噪声职业病对官兵的各种危害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不断在生产中开展噪声控制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噪声职业病对官兵的影响。

  • 标签: 噪声 职业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产后出血中的护理效果,分析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量为(201.52±35.28)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349.84±45.92)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43%)(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可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抑郁、睡眠质量、前置胎盘、宫缩乏力等均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产妇产后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综合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护理效果;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总结,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4年 11月 -2016年 11月统计上报的 227例西药不良反应时间,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药物影响因素、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抗生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为 30.4%( 74/227),神经系统类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为 16.3% (37/227),消化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占 14.5% (33/227),不同类型药物致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以抗生素类药物所占比重最大( P<0.0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为 72.7% (165/227),静脉注射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为 12.3% (28/227),肌肉注射给药致不良反应占 2.6% (6/227),口服给药致不良反应占 12.3% (28/227),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视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规范化、个体化能有效降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明确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眼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85例眼科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制定风险相关因素的应对措施。结果:185例患者中出现眼科护理风险因素的例数为162例,占比87.568%,162例患者在接受眼科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风险相关因素包括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焦虑、感染、前房积血、伤口裂开,分别占比27.778%、20.370%、17.284%、12.346%、11.728%、6.173%、4.321%。结论: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较多,护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积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制定有效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于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眼疾病患者 12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不良情况。分析其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中存在睡眠障碍、便秘、感染、伤口开裂、前房积血等风险因素,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 分析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出现不良情况。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 不良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和查找造成无效结果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血液检测质量.方法采用浩源ChiTasBSS120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ABI7500荧光扩增仪,对安阳市2016年6月-2017年5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无效结果和无效列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核酸样本88739份,其中无效结果占0.06%,无效列表占1.04%,通过对ChiTasBSS1200核酸检测系统的无效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试剂批号原因不是无效结果和无效列表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加样量不足,造成内标扩增无效,或人为操作失误,实验室污染所致.结论加强核酸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完善操作规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清洁与消毒,预防实验室污染,加强试剂使用前的性能确认,每月做好无效结果和无效列表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将无效结果和无效列表数降到最低.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结果 无效列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9月—— 2016年 9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40例,所有患者均已急性胸痛主诉入院,在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相关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视觉评分( VAS)为( 7.98±0.91)分。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本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 VAS)为( 3.11±1.98)分,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患者疼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病情多样复杂,其胸痛的特点为严重、多支、多处,通过给予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诊 急性胸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营养健康知识现状及行为方式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卫生部《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等相关内容,采用问卷方式对 1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现状及行为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高血压患者的营养健康及防治知识总体水平不高;食盐的摄入量整体偏高,有 36.25%的患者能够坚持减少膳食脂肪、有 72.5%的患者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饮酒和不吸烟, 65%的患者注意控制体重和保持情绪稳定,坚持自测血压和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的患者仅占 16.25%和 47.5%。结论 被调查患者中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膳食结构和行为方式有待改进,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血压控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营养健康知识 行为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并研究骨内种植牙及其修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378例患者的 562个牙(骨内)种植牙,按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 CDIC)生产的螺旋状种植体和德国贝格公司( BEGO)生产的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结果 临床随访 10个月 -9年,修复后 1年成功 273颗、失败 16颗, 3年以上者成功 260颗、失败 13颗。共成功 533颗,占 94.8%,失败 29颗,占 5.2%。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与适应证的选择、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金属机械性能、手术操作等有关。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18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伤口进行观察,分析发生伤口感染患者中的感染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 46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25.56%。其中患者年龄≥ 60岁感染占比为 34.43%,手术时间≥ 1小时患者感染占比为 26.39%,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感染占比为 31.82%,非主刀医生缝合伤口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8.62%,体重指数≥ 25kg/㎡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6.14%。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缝合技术、体重都是导致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导致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较长、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患者过于肥胖等,对伤口感染因素进行了解,有利于提前防范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做好相对应治疗措施。

  • 标签: 普外科 伤口感染 原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方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109例病患中的应用效果,并推广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三病区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生素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幽门螺杆菌清除46例,根除率达到85.1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有效清除37例,根除率达到67.27%,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值(76.35±1.68)分,对照组(65.23±0.96)分,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可提高细菌根除率,为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患者 109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呼吸内科中接治的54例呼吸困难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之间,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以防范安全隐患的措施进行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遵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遵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的日常护理中,找出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善护理管理方案并严格遵守,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