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认知症是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以记忆、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认知症大多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失能。认知症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本文主要对认知症家庭照料所承受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认知症家庭照料能通过自己的心理调节以及社会的支持,减轻压力,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照料患者,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症 家庭照料者 压力 应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体检,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静脉采血体检的人员,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体检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体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比两组体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服务干预后,A组体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护理满意度为84%,B组体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护理满意度为98%,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体检者 静脉采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江市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分布情况。方法:对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2019年10月-2022年6月1241名无骨代谢相关疾病、未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体检人群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并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升高,各年龄组骨密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01),50岁以上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男女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每年定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早筛和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筛查 超声骨密度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献血不仅是具有伟大社会意义的行为,更是挽救生命、帮助他人的壮举。但献血期间会使用针头等,导致献血会感到不适及害怕,从而加剧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其献血意愿。因此,采血护士需对献血的心理状况给予足够重视,借鉴有效的交流与护理,使其放松心态并减轻紧张情绪,从而增强献血的献血体验感。本文综合探讨采血护士在血站给予献血的心理护理策略,旨为提高献血意愿提供实践指导。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献血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在提高献血舒适度、满意度、改善疼痛感受方面的价值,为献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心血站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献血192例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96例的观察组(舒适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舒适度以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利于献血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疼痛程度的减轻,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舒适度 献血 疼痛程度 满意度 舒适护理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plateletantigen,HPA)基因多态性,根据分布频率来判断HPA抗原不配合比率以及抗体产生的机会,确定有临床意义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并建立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供库.采用SSP-PCR方法对邯郸地区148名随机献血进行HPA1-16抗原32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并与不同人群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14a、16a基因;HPA-4a、7a-14a、16a呈现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2、-5、-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595、0.8108、0.9865、0.9797,没有b/b纯合子出现.在HPA1-16中,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基因型HPA15a/15a、HPA15a/15b、HPA15b/15b频率分别是0.2230、0.5270、0.2500;HPA-3在其次,基因型HPA3a/3a、HPA3a/3b、HPA3b/3b频率分别是0.3851、0.5135、0.1014.经x2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邯郸地区随机献血HPA1-5系统基因频率与石家庄地区相似(P>0.05);与我国台湾人群进行HPA1-13、HPA-15的比较,HPA-1、-2、-6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其它相似(P>0.05);与韩国人群进行HPA1-8的比较,除HPA-3具有明显不同外(P<0.05),其余均相似(P>0.05);与美国黑人进行HPA1-5的比较,HPA-1、-2、-5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英国人进行HPA1-11的比较,HPA-1、-5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北方地区中国人群HPA-2、-3、5、-15系统具有多态性,且HPA抗原分布不配合比率较高,这必然造成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血小板已知型供库.

  • 标签: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供者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不同季节和献血次数对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影响 。 方法: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血站自愿无偿献血 20746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 速率法检测所有献血血液的 ALT指标值;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献血血液的 抗 -TP、 HBs Ag、 抗 -HIV、 抗 -HCV指标值 。记录献血的献血日期与献血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春季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最低为 2.73% ,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居中分别为 8.55% 、 9.62% ,秋季 ALT 不合格率最高为 15.68% , 各个季节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有差异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任意两个季节相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献血 ALT 不合格率呈现出次数越多 ALT 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首次、二次、多次的 ALT 不合格率分别为 8.79% 、 10.17% 、 11.83% ,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季节和不同的 献血次数都 对献血ALT有不同程度影响,采购血机构应广泛宣传献血有关知识 。

  • 标签: 季节 献血次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体内的病原传给受血,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
  • 简介:献血的体检包括献血前病史询问和健康检查二部分,目的是为了检查出对一个献血来说暂时或永久的不适宜献血的各种原因,确保献血和受血健康,本站对1999年5月~2000年5月间无偿献血的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体检结果 病史询问 永久 暂时 受血者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1-2014年因血浆颜色异常的报废情况,分析颜色异常血浆的献血情况和检测颜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含量。结果绿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比正常血浆要低,其女性占多数,大多数血浆异常是暂时的,且多在秋冬季节出现,血浆颜色反复异常的占5.77%。结论绝大多数绿色血浆是暂时性,可能与食用色素有关;少数反复异常可能与肝胆代谢有关,需要标注献血信息,暂停其献血。

  • 标签: 血浆颜色异常 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总胆红素
  • 简介: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最早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人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1],是一种新的可经输血途径传播的DNA病毒,有明显的嗜肝性,关于其致病性目前尚有争议[2,3].为初步了解本市临床用血液的TTV感染情况,笔者对252例合格献血血液进行抗-TTVIgG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TTV IGG 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