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两侧局部注射溶栓,肝素盐水冲洗并手法按摩在内瘘血栓形成疗效。方法48名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两组单侧局部溶栓22名,两侧局部溶栓26名。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肝素盐水反复冲洗及结合手法按摩。结果单侧组有11例溶通,溶通率为50%,两侧组有23例溶通,溶通率为88.5%两组溶通率,溶通时间有非常异差显奢统计学意义。其它尿激酶用量及肝素用量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透析 内瘘血栓形成 尿激酶 肝素两侧局部注射 冲洗 局部溶栓 局部按摩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股浅静脉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ICU患者存在较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对其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故必须做预防工作。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存在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对80例患者进行100次导管内以肝素为主的护理方式。结果在100次常规置管护理中成功率为92%,在进行透析时其血流量满足治疗的要求,且患者不存在皮疹、发热、栓塞和出血等情况,中心静脉导管出现血栓和纤维鞘几率低。结论严格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置管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栓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随机挑选40例,对该40例患者的患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采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使患者的内瘘血管得到疏通,改善血流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结论针对血栓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浓、存在低血压现象、包扎过紧以及在进行内瘘穿刺的过程操作不当等。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的血栓得到改善,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患者术后,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深、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5例出现下肢肿胀。对照组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出现下肢肿胀,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2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稳定其情绪,增强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以及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51例的干预组、51例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护理对策。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恢复效果等。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常规组的缩短(P<0.05)。结论护理对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溶栓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用药方式,同时配合物理预防,研究组于其基础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手术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浓度、PT、APTT、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出现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0.54±0.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8±0.17)mg/L,且PT(10.94±0.41)s、APTT(27.51±4.02)s,明显大于对照组(8.27±0.35)s、(25.89±3.74)s(P<0.05);两组切口引流量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血栓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5.87%(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行腰椎减压术患者,可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产生率,同时不会提高出血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腰椎减压术 静脉血栓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的临床病例。方法自2008年10月-2012年3月对40例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的患者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27例愈合,10例显效,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是一种简便安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性骨髓炎 窦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56例疑似为DVT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均采取CDUS检查(设为A组)和静脉造影(DAS)检查(设为B组),并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取得的结果。结果A组检出53例静脉血栓,检出率为94.64%;B组检出56例静脉血栓,检出率为100.00%。若将DAS检查作为金标准,A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86%,诊断灵敏性为96.08%,特异度为60.00%。结论CDUS用于DVT诊断中的实用性强,灵敏性高,能为DVT的诊断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干预,探讨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8例手术中,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发生率由6%下降至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落实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收集850例住院病人尿液标本,同时在两仪器上常规检测,以尿液有形成份分析法为参照,评价尿干化学法。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AVE-764B尿液有形成份分析法对红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对白细胞检测有非常性差异(P<0.01)。结论干化学试带法易受理化因素干拢,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操作简便,可对不离心标本进行分析,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有效而准确对标本进行分析。

  • 标签: 尿干化学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膝关节瘢痕粘连是膝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原有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加重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目前针对膝关节瘢痕粘连的治疗包括手法扳正、经膝关节镜的瘢痕清除手术、股四头肌成形术、关节内注射药物以及中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等众多手段,然而效果并非都很理想2,3。本文拟对膝关节瘢痕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TGF-&beta 膝关节瘢痕 粘连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38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质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尽早实施骨科手术后尤其是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尽早采取一般预防、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和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和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观察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指导和孕期管理,做好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手术患者206例,其中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7例。对其临床资料。术后所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高龄、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解剖结构的差异等有关。根据原因采取积极治疗和及时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结果实验显示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结论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性别、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应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 标签: 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2例,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另1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2d、术后5d时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d、术后5d时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